王迎春
身份证号码:37061119760222****
莱阳市沐浴店镇人民政府社会服务站 山东省 烟台市 264000
摘要:农业经济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以及消费等,进行计划、组织、策划与控制,在此基础上激励人员,并以此达到预期目标的工作总称。作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时代产物,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有关部门应以客观经济规律、自然规律为标准,合理组织生产力、正确处理生产关系,保证农业劳动者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以此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社会对农业产品的需求。现阶段,三农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焦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进社会大众视野,成为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实现新农村的整体目标意义重大,农业经济管理也成为现下的研究重点。农业经济管理质量直接决定农业经济发展高度,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诸多弊端,很难在短时间得到快速提升,为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展开分析,在科学认识问题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以此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策略研究
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随着全面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升级优化。针对层出不穷的管理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力度,探索新型管理措施,形成特有的农业经济模式,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从而为国民经济地飞速发展贡献力量。
一、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而言,受历史、国情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仍处于落后阶段,机制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策略不匹配,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飞速变化,很难有效融合农业社会的发展进程,从而导致经济活动失去原本的执行能力,从而使农业经济与社会经济无法达到相辅相成,农业经济结构逐渐畸形。造成此类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有关主管部门并没有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相应的管理意识,很难在具体工作中抓到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与精髓,造成农业经济管理得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效率。由于基层工作人员缺乏正确的认知与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有效完善经济管理体系,而农业工作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很难准确理解,各自为营墨守成规的工作方式严重阻碍经济管理政策地落实。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欠缺,对于新兴农业经济思想不愿主动接受,也没有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对于相关政策法规一知半解,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责任感、缺乏工作热情,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很难工作中发挥出积极作用,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地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现阶段,我国仍有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实现网络覆盖,农业生产仍依赖人工,信息化发展进程缓慢,生产设备设施不够健全,农村经济很难达到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途径的具体办法
(一)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优化管理体系
农村经济发展应以创新体制作为保障,将增加经济效益作为发展原则,接受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思想。
具体表现为,更新农业经济发展观念,拓展新型的农业经济结构并进行全面推广,促使地方农业经济快速高质发展,通过改变农产品形式,由原本单一、落后发展为多元化深加工,以此开发新农业经济产业链,从而收获更大的销售市场。处于互联网信息时代,有关部门应不断创新科学技术手段,督促农业工作者得以自我提升、自我完善,从而使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竞争力。与此同时,各级乡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大力开展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促使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应与国家制定的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国家农业政策,促使农业经济管理始终走在正确道路上。各地区政府应挖掘当地的地理资源、人口资源,因地制宜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在具体工作中应以振兴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作为第一要义。
(二)强化管理意识,打造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基层管理人员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制度的监督者,强化其管理意识有助于经济管理体系的有效完善,在根源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基层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对建设新农村的重视程度,对待本职工作始终满怀激情,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有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帮助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养,除此之外,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制度,督促管理人员由思想延伸到具体工作,提升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农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工作中各个环节的监督管控力度,使农业经济得到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业工作者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知水平,采取有效的推广措施调动农业工作者的生产热情。通过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管理队伍不断扩大,从而打造现代化具有高素质、高水平,怀揣创新思想的精英团队,为农业经济管理增添新动力、打开新局面。
(三)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健全产销联合机制
为有效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各地区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创建科学的产业结构,并完善产销联合机制。受地理环境所影响,我国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由粮食生产、种植业组成,并未有效整合当地实际情况,农业产品以及种植业缺乏深加工处理,从而导致经济附加值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效率很难达到现阶段的发展需求,经济效益发展得到很大制约。基于此,调整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必经之路,如何有效地开展调整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结合实际农业生产状况,加大生产规模建设力度,借助当地农业资源具备的优势,以国家下发的农业经济管理政策为标准,制定农业发展策略,明确调整思路、摸索调整方向,以此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设有利条件。具体表现为,各级政府可加强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推广力度,提升农产品价值链,通过农产品深加工、运输、保险等流程,构建特色的农产品产销机制。
(四)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信息技术的传播速度,使农业经济管理逐渐向科学化、现代化发展方向靠拢。有关部门应努力实现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具备创新思想的全能型人才,更换现代化生产机械,并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农业经济运行机制。各级政府应不断发展地区农业高新技术,以招商引资等方式培育农业经济产业化结构,从而提升农业管理的技术水平,保证农业经济管理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农业信息与时俱进,农村发展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迈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针对现阶段出现的不足之处,有关部门应提高重视程度,在细节出发、在根本出发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队伍对农业经济的认知,拓展新型农村产业结构,确保农业工作者的物质利益得到最大程度地提升,确保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韩艳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途径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22):198-199.
[2]王梅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2):17+20.
[3]向烨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析[J].山西农经,2019(2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