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11期   作者:周梦媛
[导读] 河道治理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应当在现代科技支撑下,
        周梦媛
        天津雍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1700
        摘要:河道治理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应当在现代科技支撑下,充分地利用生态技术提高河道治理的科学性,积极开展河道养护工作,优化河道人文环境,尊重保护生态因素,最终达到提高河道生态建设水平的目标。本文主要对河流资源的管理和建设生态河流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现状来加强对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管理;生态水利;应用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能够起到能蓄能排的双重功效,既能够在洪水灾害时发挥蓄水功能,又能够在干旱时进行灌溉,所以通过全面改善河道现状,维护河道生态平衡,有利于实现工程水利向环境水利的转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防止水土流失、防洪排涝的功效。同时开展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加强河道周边河道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进一步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吸引更多的商家来这里投资开发利用,提升经济效益。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国家加大了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力度,但是在具体施工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①河道防洪排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河道淤积现象没有有效缓解。随着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加上自然灾害等影响,对河道的破坏性越来越大。当前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能力受限,河道两侧没有增加护岸,防洪能力远远不能达到设计标准,加上常年运行,受到大风等灾害影响,使河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坍塌等破坏。另外由于河道护岸建设力度不够,河道绿化能力不足,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长期超负荷运行,造成河道淤泥淤积较多,淤积速度越来越快,对河道整体防洪排涝功能发挥产生严重制约和影响;②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施工不科学。当前对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多地关注河道防洪能力建设,对河道固有的形态进行改变,加上受到水船交通运输压力影响,开发建设力度加大,使河道水面不断侵占,河道天然形态遭到破坏,不利于整体治理维护功能的发挥;③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影响造成河流严重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加上周边居民河道保护意识较弱,各类工业生活垃圾、废水污水等排入河道,使河道水体恶化严重,破坏了河道固有的生态平衡,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旧的环境没有改善,新的环境污染又袭来,造成河道水质、自然环境等受到严重损害,甚至不可修复;④河道治理出现多头管理,责任划分不清。河道综合治理涉及到很多的部门,所以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规定和要求,所以对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划分不清,存在职责漏洞,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责任推脱扯皮等情况,影响了河道治理效率。加上当前对于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污水排放等情况,对河道环境造成了破坏,但是相应的监督处罚机制不完善,很多事情无人管、不想管。这些责任不清、划分不明、处罚监督不到位、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大大制约了河道管理工作效率,导致很多河道污染和破坏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3生态水利的应用
        3.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构建水生植被
构建水生植被就是还原水域的原生态,所以在进行治理时就可以采用人工种植水生植物的方法,选取对象包括睡莲、苦草、金鱼藻、黑藻、范草等水生植物,它们都具有改变水质的功能,其主要表现在对水中的氮、磷、钾的吸收,降低水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此来净化水质,达到保护水资源的效果。
        3.2生态河堤的建设
生态河堤的建设要使用人工护岸的方法来进行,河道和河岸在进行水分和空气进行交互调节时,需要将河堤改造成生态河堤。在建设河堤时,就需要对河道进行科学布局,既要考虑好河道的中心线,再以这个为前提,综合考虑河道的形态、水体势能和河道周围的环境等影响因素,再进行设计。

比如在设计河道的形状时,要考虑过流能力、河道宽度的控制线以及轴线等,进行精准测量和计算,考虑好各个要素的影响,预留河道配置可变空间。在河道的两侧设计中,需设计一些浅滩,其目的在于能够增加眼见的宽度感,同时扩大河道浅水区域的空间,有利于提供水生植物的栖身地,以提高食物链的方法来改变生物链。
        3.3自然河流建设
3.3.1建设的原则
自然河流建设要采用自然化为主的原则,没有绝对固定的建设原则。要尽量采取顺应自然环境的建设方法,利用自然的动力来治理河道,使其能更加接近原生态环境。
3.3.2自然河流建设方法
在分析河道组成时,可将它们分成2种:河道治理和河道护理。河道治理主要是对河道流路进行治理、河床进行治理,最终实现自然河流的状况。在护岸治理中,选用生态水利方案来构造自然型生态护岸,并实现对河道及周边环境的生态化建设,为河道的自然生态发展打下基础。
        4在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的运用策略
        4.1构建生态保护系统
生态水利工程在河道治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了使河道的生态体系得到保护,使水生态得到改善,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应当注重使用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发展有利的建筑材料,办法。保护生态系统的内容包括清淤除障,滩涂围垦等项目,它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基本内容,还贯穿在河道治理的整个过程中。
        4.2使河道的自然状态得到恢复
在充分的保证水利工程和河道建设功能的前提下,生态水利工程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它的重要内容就是河道水土多样化和河道浅滩生物栖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丰富其结构,进而为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提供良好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在对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合理搭配周边环境与河道生态网络,将周边环境与河道生态系统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拓展自然生态系统的范围。我们还应该改造以往的混凝土河岸,将其恢复成土质河岸,在沿岸种植绿色植被,真正实现水环境生态系统与陆域生态环境的密切融合,稳定河道生态环境体系。
        4.3生态河堤的建设
进行河堤改造,建设生态河堤,有助于人工护岸的设置,实现河道和河道水体之间的空气与水分交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河道中心线布设要合理,河道形状,周边环境艺术,以及水体室势能应当被充分考虑,将河道布置的可变空间进行拓展。在对河道设计的过程中,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平台,满足人们对审美的要求,我们可以在河道的两侧设计出浅滩,这样就可以产生一种河道渐宽的视觉感受,进而使浅水区域的空间得到扩大,为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在河道治理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将周边的自然环境作为选择材料的标准,进而选择出合理的材料,提高和低之间的融合效果,减少对河堤生态环境的影响。
        4.4引入社会资本,加大对河道治理资金的投入
面对水质污染的现状和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也在河流治理方面逐渐加大了关注力度。因此,充足的资金和大量的技术人才为河道治理工程管理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实际的工程建设当中,为了找到更加良好的融资渠道,我们需要加大投入资本,充分考虑工程的经济效益,让生态水利建设具有保护环境和调整自然和谐的能力。
        5结语
伴随着科学经济的迅速发展,河道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水利环境领域中,河流生态系统和水利工程之间出现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伴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河道治理理论和方法,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人们对环境的基本需求。而生态水利建设的出现不仅代表着中国水利技术的提升,还为我们解决现代河道治理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最近几年,在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工程被广泛的推广应用,而它所涉及的生态范围和剩下的问题也是相当广泛的。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应用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徐彦斌.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204.
[2]何刚文.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主要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6(11):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