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11期   作者:沈晓丽
[导读]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绿色建筑概念也随之提出,

        沈晓丽

        甘肃中晟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宕昌 748500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绿色建筑概念也随之提出,这也使得建筑系统设计中,更重视节能节水技术的运用。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对建筑工程中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进行分析,旨在发挥节能节水技术的运用价值,建造出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节能节水技术;运用
        在绿色建筑理念下,推广和运用节能节水技术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重点关注的内容。目前在建筑节水措施中,主要包括减少超压出流、中水回用、分质供排水等,节能措施主要有加大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合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等。通过运用节能节水技术,可有解决以往建筑使用中存在的输水管线管道老化、污废水随意排放、未进行雨污分流等给水排水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水资源的整体利益效率,也能有效降低能耗,从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1、工程概况
        以某高层建筑项目为例,该项目建设用地面积是12869m2,总建筑面积是80647.32m2。该建筑为商业办公楼,楼层数是22层,高度是85.7m,地下3层,用作停车库。在建筑设计中,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满足当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一星A技术体系。
        2、给排水设计
        2.1 给水设计
        在给水系统设计中,对于建筑供水,采用分区设计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商业及办公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地下车库用水、路面冲刷用水、洗车用水,由中水回用系统提供,并在供水用水点处设置“非饮用水”的标志。
        在设计室内给水系统时,对生活给水分区设计,对于地下3层-1层,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应,低区、中区、高区供水,则通过设计变频泵加压供水,设计流量分别是41m3/h,扬程75m;流量42m3/h,扬程135m。同时设计了雨水回用系统,其供水楼层主要是地下3层和地上1层,设计流量是12m3/h,扬程37m。办公与商业建筑空间的供水方式是上行下给,主要采用的供水设施设备有不锈钢池、生活泵房1座。在项目的每一层中都设有水表,给水配件压力不超高0.35MPa,支流水流速度最大为1.2m/s,管网水管流速为1.8m/s。地下空间的用水来源中水回用系统,且经过处理后的雨水可再室外清水池中存储,并设置变频泵站系统进行调节。
        2.2 排水设计
        首先,在室内排水系统设计中,遵循废水和污水分开排放的原则,采用了雨污分流制。通气方式采用伸到顶部的气管通气和设置专用通气立管进行通气。对于生活污水,则通过室内排水管排到室外检查井中,并配合使用污水泵对污水提升处理。所有的生活污水均排入到室外的污水管道系统中,并且需要经过化粪池的处理后才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中。其中,商业厨房产生的污水,应先进行隔油处理,之后再排到市政污水管网中。其次,在排水管材和接口方面,集水坑排水管采用内外热浸镀锌的方式,并通过丝扣进行连接。室内生活污水、废水排水等立管均采用的是加强型的U-PVC双壁消音排水管,通气管是加强型U-PVC白色排水管,并用专用胶水进行粘接,确保承插连接的有效性。空调冷凝水管采用的是U-PVC排水管,并使用专用胶水粘接。室外排水管采用的是U-PVC双壁波纹塑料管,并用橡胶圈对承插口进行处理。最后,在雨水排水设计方面,通过设计天沟和雨水斗进行雨水收集,收集的雨水排入室外的雨水检查井中,最后再接入市政雨水管线系统。管材方面,天面雨水管采用的是白色涂塑钢管,裙楼屋面的雨水管为U-PVC塑排水管。


        3、节能节水方案
        3.1 节能措施
        为降低能源和资源损耗,本项目进行了节能设计。首先,采用了临时用电设施的节能措施,在办公、生活、生产等各分区分别设置了电表,单独计量。同时,办公区和生活区的照明灯具,选用的是节能灯具。公共区域采用声控开关等自动控制装置。生活区充分利用太阳能、管道燃气、电能等清洁能源,如厨房采用管道燃气和电气、太阳能热水器等。其次,在机械设备方面,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优先使用国家推荐的节能环保且高效的施工设备、机具和工艺,如变频水泵、变频电梯、通变式焊机等变频技术和节能设备。同时做好施工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施工设备处于高效运转的状态。设备使用期间,需要重点关注其耗能情况,应选择功率与负载匹配的施工设备施工,避免大功率设备长期处于低负载的状态下运行。另外,也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最后,在材料运输与施工方面,合理进行施工现场的布置,遵循就近原则进行材料的存放,减少运输的距离。同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段进行合理设计,编制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尽最大可能地缩短施工周期,减少能耗。
        3.2 节水措施
        本工程主要采取了这三个方面的节水措施:第一,分质供水。商业、办公供水由市政管线直接供水,水压为0.15MPa;地下道路冲洗用水、绿化用水等,由雨水回用系统供水,并在供水点处设置“非饮用水”标志。通过这一节水措施,不仅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而且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其次,雨水收集和回用。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温度等气候自然条件有所差异,项目所在地区的日降水量为52.8m,弃流量是2mm,一次性降雨过程可收集到的雨水量是134m3,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设计一个集水池用作雨水收集和回用。对于初期雨水的弃流,主要设计流量型装置用于实现雨水的初期弃流,其中屋面的弃流采取2mm径流厚度,收集面积为3000m2。在雨水的储存量及其规模设计上,雨水储存设施包含有效的储水溶解,不小于集水面积。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且定额浇灌。同时,雨水的处理工艺主要是混凝、过滤为主,回用水系统中通过补水、回用泵系统进行手动定时启动,也能实现自动化控制。最后,透水地面。本项目在行人地面、地下停车场中采用了透水地面结构,可减低地表径流水量。可采用透水混凝土地面形式、透水的植草转体结构及透水砖铺装地面这三类。另外,为节约施工现场用水,制定了项目节水定额措施,通过签订施工协议的方式,明确各分包方的节水要求,同时现场规划设计了排水系统和循环用水系统。生活、办公等区域,全部配置节水器,用水点处设置节水的标志。绿化、车辆冲洗、降尘洒水,采用循环用水。楼板混凝土、柱采用薄膜覆盖养护,剪力墙采用养护液养护,节约用水。
        结语:
        综上,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要注重节能节水技术的设计使用,应按照环境保护相关要求,优先采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给排水设计,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增效节能的目的。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节能节水技术的运用进行分析,主要采用了合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分区供水;分质供排水;中水回用;雨水回收利用等措施,促进了绿色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并设计出符合绿色建设理念的给排水系统。
        参考文献:
        [1]马亮.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的运用研究[J].居舍,2020(22):55-56+64.
        [2]万涛.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应用[J].居业,2020(07):22+24.
        [3]石宝明.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分析[J].冶金管理,2020(13):148-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