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结构技术应用的问题思考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11期   作者:郭志勇
[导读] 钢结构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是具有很多优势的,
        郭志勇
        61240119831221****
        摘要:钢结构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是具有很多优势的,但其复杂的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表现的问题较多,这使得钢结构施工技术成为建筑施工中的难点和要点。当前,以钢结构为主要应用材料的建筑设计成为行业内普遍关注的重点,钢结构建筑技术有了普遍性的标准和规范。
        关键词:土木工程;钢结构技术;应用的问题思考
引言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文明施工,尤其是在运用钢结构技术过程中,更需要注重相关管理工作,满足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等要求。对此,加强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及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钢结构在建筑施工中的优点
        1.1强度方面
        当前,钢结构建筑在建筑工程中的比例较高,很多大型建筑都采用钢材料作为其结构主体,这种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最大优势便是在于强度方面的表现,这在建筑工程中的优势是非常大的,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因强度高,非常适用于在地震频发的地带实施工程[1]。钢结构的强度决定了其应用的场景是十分广泛的,使用钢结构作为建筑的主体,能够有效地增强建筑的抗负载能力,大幅提升建筑的抗压能力,在抗地震方面的性能尤为显著,使用钢结构建筑是保障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途径,这是钢结构建筑得到大规模应用的基本前提。
        1.2缩短施工周期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为工程创造了便利的施工条件,这一技术可使外墙装饰与其他工艺一并完成,缩短施工周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体结构封底后,施工企业大约还要花费1~2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窗口剔凿和防水施工等工作,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本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可以为外窗安装预留所需要的木砖数量,缩短木砖使用量的计算时间;(2)对于外墙装饰和保温材料粘贴,如果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至少耗时2~3个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可促使外墙装饰、保温材料粘贴与飘窗同步施工,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1.3提升工程经济效益
        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将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自身构造的复杂性高,在采购过程中难免会增加成本,也容易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利用大量的机械,会造成大量资金消耗。将钢结构技术应用到土木工程施工中,可以节约大量成本,避免劳动力资源浪费,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二、钢结构建筑工程的主要施工工艺
        2.1墙体浇筑施工
        当工程项目进入墙体浇筑这一环节时,在墙体底部浇筑3~5cm的水泥砂浆,其目的是为了缓冲混凝土石子和起到防止漏浆的作用。常见的墙体浇筑为分层浇灌法。施工方法如下:(1)每一层应当小于30cm;(2)浇灌高度必须控制在40cm左右;(3)浇筑时间不得小于初次浇筑时间;(4)使用搅动棒不断搅动,搅动棒要快插慢拔,搅动过程要保证均匀,每次插入应在50cm左右,不得插得过深,也不得过浅;(5)搅动棒的使用应当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瓦工师傅来操作,当石子下沉或者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时即可停止搅动;(6)搅拌棒要避免与钢筋、预埋件、模板等物体接触,防止对这些物体本身造成影响;(7)平整表面,处理残留的钢筋和其他物质。


        2.2防水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中应做好防水施工,施工人员不仅要全面地落实好将防水保护工作,为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得到提升,还需将施工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水工作做好。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水施工过程中,不仅需对建筑墙面进行防水,同时,还需落实好建筑地板的防水工作。在实际施工中,需以外墙后浇带的实心球为主进行建筑墙面防水,通过对防水墙合理的布置,使建筑后浇带的干燥度满足实际施工需求,防止出现建筑墙面潮湿的问题。要想取得良好的底板防水效果,可通过铺设防水卷材的方法,能有效避免水分渗入建筑底板,能使底板的干燥性得到保障。另外,为使建筑的底板防水效果得到提高,施工人员应对防水带科学合理地设置,对施工裂缝应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修补,为取得防受潮效果,可将防水材料应用于实际中。
        2.3焊接
        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中,焊接技术对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随着钢结构施工技术的不断提升,焊接技术偏差缩小,已经可以控制在6~10mm,有利于提升土木工程整体质量。在具体施工中需要注意:第一,在高层建筑平面对称性规范施工中,必须保证建筑物的钢结构构造、节点满足对称性要求,这样才能为保障施工安全;第二,在焊接操作中,要严格控制各项工程的焊接速度以及焊接温度,确保焊接高度一致;第三,在钢结构柱梁接头的焊接操作中,需要先对H型钢材下缘位置实施焊接,之后再从两边实施焊接,确保整个焊接构件的完整性,保证钢结构整体质量。
三、钢结构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3.1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主要针对的是施工工艺的管理,施工工艺的管理又可以分为2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个部分是施工技术的监管,通常这部分工作是由监理单位来进行的,监理单位的人员要基本掌握钢结构施工的各个流程和工艺,首先是施工放线,放线中要注意轴线、标高、位置等,之后对钢结构主体柱柱脚进行固定,浇筑完混凝土后,要预埋固定柱脚的螺栓,先确定螺栓的大小,然后再进行开孔尺寸的标注,这个过程中钢结构主体的钢材要同步制作完成,柱脚螺栓固定完成后,开始进行钢结构的吊装,吊装完成后安装吊车梁和钢梁,之后再对钢结构的各个结构位、顶面进行安装,墙部面板完成后进行涂装工艺。上述工艺需要根据施工进度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每个步骤的施工工艺都要严格按照国标规范执行。第二部分是施工工序的管理,不同的施工工序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钢结构施工工艺要严格地遵循国标中规范的施工工艺,每一个步骤都要相应的监理人员来记录和审核,避免工序的混乱和无序。
        3.2不断完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施工企业必须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逐步完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详细说明在实施安全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制定施工具体流程,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执行。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制止违法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并追究相关责任,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规范性。第二,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根据工程情况合理划分责任,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都要设置安全责任人,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则能够直接找到责任人,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问题。第三,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监督制度,细化安全监督条例,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位,确保安全监督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大量实践表明,大多数施工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疏忽大意导致的,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为管理人员树立安全意识,构建规范的施工现场。
结束语:
在探究建筑工程框架施工技术时,我们要对现有的建筑框架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并尽可能地提升建筑框架的结构强度。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才能为城市化的建设添砖加瓦,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勇.建筑工程技术中钢结构安装技术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0(08):94-95.
[2]李春雷.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究[J].智能城市,2020,6(15):137-138.
[3]张旭旺.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4):193-194.
[4]金成.探讨房建中的钢结构施工技术运用[J].砖瓦,2020(07):170-171.
[5]蒋兴艳.大型工业厂房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9):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