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11期   作者:单国元
[导读] 我国人民群众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质量方面追求稳定性
        单国元
        61040219750919****
        摘要:我国人民群众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质量方面追求稳定性,对外行方面追求美观。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安全都要将放在首位,这是进行建筑物施工工作开展的基础。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在对建筑物进行混凝土浇灌的过程之前,应对混凝土裂缝问题提出预防措施,采取不同,合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该问题进行规避,最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风险。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管控措施要全面贯穿整个施工工程,根据不同工序和现场实际情况修改、创新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保障建筑物的最终质量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对策
        引言
        在现阶段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利用混合搅拌不同比例的水、砂石、水泥等材料制成,然后再融入胶凝材料变成一种复合式混合物。在对混凝土进行使用时,能够表现出很强的耐久性、抗压强度,能够使工程拥有更高的质量。但是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应用,也会导致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进而降低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对此,施工单位必须充分重视这一问题。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材料因素
        (1)混凝土制造时,粗骨料中往往存在较多的岩石,加之大量使用,易导致空隙的产生。若存在较多泥浆,还会对夏期施工过程中的凝结性造成不利影响。各类骨料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裂缝。(2)在选择水泥过程中,往往选择那些矿渣水泥,或者热量较低的水泥,加之不合理的水灰比,也会造成裂缝的存在。(3)混凝土中所产生的泌水问题,往往会造成不均匀分布,进而引发裂缝现象。若添加较多材料,还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强度,进而引发裂缝问题。
        1.2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导致
        在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为户外是开展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主要场所,所以混凝土结构施工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热量散发出来,导致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差异越来越大,导致一定的温度应力产生,并且温度差异和温度应力成正比例关系,在温度差异过大时会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当外部环境出现较大的温度变化时,会直接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升高或降低,提升温度应力,导致施工裂缝在混凝土中出现。
        1.3锈蚀问题
        在混凝土结构中增加钢筋材料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此结构弥补了混凝土抗拉强度方面的不足,有助于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但是如果出现了混凝土裂缝,那么可能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钢筋和空气、水分接触,发生养护锈蚀现象。如果钢筋材料发生锈蚀,那么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必然降低,这将严重影响建筑产品的质量。
        1.4设计工作的不合理
        所有的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都要先把设计工作完成,但是有许多建筑企业都不怎么重视这一阶段,而由于不重视,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也相继降低,专业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工作态度不够严谨,以至于使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没有办法达到要求。大多数设计的工作人员不太看重对施工现场实际环境的调查,也没有很用心地选用建筑材料,选材不合理,进而选择的尺寸也就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混凝土结构就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出现的很多裂缝自然会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使建筑工程的整体的稳定性达不到要求。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对策
        2.1完善施工设计
        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开展之前,施工设计人员就要侧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作出预防措施制定。

从而最大程度上预防混凝土结构和表面不会出现裂缝问题。混凝土在进行浇筑工作开展之前,设计工作人员就要全面考虑到混凝土浇筑全过程的预防措施。尤其是一些小型施工工程,该种工程不具备混凝土搅拌能力,通常需要外部购买。这就需要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混凝土车不断对罐内混凝土充分搅。以免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凝结。另外,混凝土运输路线,要保持畅通,缩短运输时间。混凝土在进行预埋结构件浇筑之前要对预埋件进行正确组装和正确预埋位置确定,并将所有工序全部完成,避免混凝土结构件,浇铸完成之后,再进行组装的问题,从而保障混凝土浇灌工作顺利开展。
        2.2选择适合的材料
        建筑工程施工前,先要选择适合的材料,根据设计方案与现场实际,选择适合的钢筋混凝土原材料。在对材料进行选择过程中,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使骨料中不含有多余的杂料,进而避免有机物与易产生腐化物质的存在。对于碎石进行选择的过程中,确保其大小均匀,使其能有效融合,并结合项目实际,对其直径进行合理筛选,以提升整体性能。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还要降低内部含水量,同时在内部可使用膨胀剂等。对于原材料进行配比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裂缝进行预防,正式使用混凝土之前,要科学地进行配比,同时对其进行试验,若各项数据都达标,方可大面积进行施工。搅拌过程中,还要保证内部的均匀性,同时适当地添加外加剂,使其放热量得到合理控制,进而提升混凝土整体质量。
        2.3加强混凝土温度及荷载控制
        温度裂缝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第一,混凝土原材料控制。在配置混凝土阶段,可以适当添加高效减水剂或者粉煤灰,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水化反应,减少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混凝土自身体制发生较大程度收缩。第二,加强内外温度控制。控制温度裂缝的主要方法就是降低内外温差。一方面,可以加强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如果施工处于高温季节,那么要合理选择施工时间,保证入模温度在30℃范围内,避免暴晒原材料,还可以降温处理搅拌用水,加强对混凝土温度变化监测,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范围内。一旦监测到内外温差超标,就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果施工处于寒冷的冬季,可以采用覆盖塑料薄膜、草帘等方式,以达到保温保湿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强控制约束条件。为了有效降低温度应力,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造筋技术设置活动层,用斜向钢筋固定混凝土钢筋孔洞四周,从而提升混凝土约束能力,降低发生温度裂缝的几率。第三,加强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测,科学控制拆模时间。在浇筑完成后,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混凝土试块检测结果或者利用现代检测设备来明确混凝土结构强度,当达到规范强度要求后可以拆除模板,并且继续加强温、湿度方面的养护管理。
        2.4表面处理技术
        表面处理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对裂缝表面进行处理,其中包括表面涂抹法和表面贴补法,前者适用于浆材难以灌入的细小、浅显、深度没有达到钢筋表面,并且不漏水、不伸缩的发丝裂缝,后者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裂缝,例如:蜂窝麻面或不确定漏水位置的裂缝。这种处理技术操作简单,处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美观效果。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规模建筑工程也愈发增多。在这过程中,建筑物的自身质量是否过关引起了我国人民的广泛关注。而建筑工程当中混凝土施工是保障建筑物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施工管理人员应保障混凝土浇筑结构具备科学性、合理性、稳定性、安全性。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多种因素和问题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为了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就要不断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安全,从而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提供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敏,周先镭.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环球市场,2019,85(7):58-59.
        [2]黄海飞.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建材发展导向(下),2019,96(5):548.
        [3]林志平.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散装水泥,20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