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灵燕
(赣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门诊外科伤口治疗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04月--2021年04月本院门诊外科接收的158例伤口治疗患者作为课题对象,将之分组干预,其中常规组79例常规护理,研究组79例优质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伤口愈合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伤口愈合所需时间、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加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门诊外科伤口治疗患者临床疗效,促使患者伤口早日康复。
【关键词】门诊外科;伤口治疗;优质护理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因为创伤导致的肌肉、皮肤、黏膜等组织破裂损伤的情况越来越多[1]。门诊外科是现代临床治疗伤口的主要场所,主要对不同类型的伤口进行清洁、止血、换药、包扎处理[2]。为了加快伤口愈合进程,期间辅以高效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极大的作用[3]。故而本研究特此以158例伤口治疗患者为例,尝试了优质护理配合,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课题对象158例伤口治疗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外科于2020年04月--2021年04月纳入,入组标准:肌肉或皮肤黏膜组织破裂出血,广泛分布四肢及躯干等部位,受伤到入院治疗时间<72h。排除标准:认知、意识或视听障碍而无法正常配合;精神病史。根据自愿参与及同意知情要求,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组观察课题对象并分别设为常规组、研究组,各79例。研究组包括43例男性和36例女性,年龄19-63岁,均龄(42.3±13.9)岁;常规组包括45例男性和34例女性,年龄19-64岁,均龄(42.4±13.5)岁。两组基本信息经过统计学检验,P值均>0.05。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79例伤口治疗患者辅以常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遵医嘱执行相应的操作,比如调整给药量、观察患者伤口恢复进程、清除坏死组织或脓液等等。
给予研究组79例伤口治疗患者辅以优质护理,即(1)心理优质干预。多数患者面对伤口治疗时存在紧张情绪,加之伤口多为意外事件所致,导致患者思想较为消极,十分不利于临床治疗。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接触,安抚患者心理情绪,避免患者情绪大幅度波动,消除心理应激对伤口治疗带来的不良影响。(2)伤口优质护理。若是患者属于一般伤口,首先需要护理人员详细观察伤口愈合状况,使用碘伏全面消毒伤口及其周围皮肤组织,减少渗液,缓解痛苦,避免伤口化脓。若是患者伤口皮肤缺失,使用生理盐水清洁冲洗缺损部位,碘伏消毒四周皮肤组织,最后覆盖盐水纱布。若患者伤口是因为小面积灼伤所致,这就需要酒精湿敷,如果发现水疱,则给予庆大霉素湿敷,每2天换药一次,如果伤口与敷料连接在一起,则给予盐水浸湿敷料,再将内层敷料给予清除。(3)健康教育。向患者科普伤口形成原因、治疗原则、注意事项,嘱咐患者按时换药,强调日常饮食运动禁忌,引起患者重视,促使其加强自我保护,避免伤口遭受二次损伤。
1.3观察指标
(1)伤口愈合优良率判定内容:伤口完全愈合,无渗血渗液、无感染,瘙痒以及红肿等症状彻底消退,视为优;伤口愈合50%及以上,视为良;伤口无变化或加重、恶化,视为差。优良率=1-差。(2)记录每位患者伤口愈合所需时间,同时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患者满意度,100分满分,得分越高越满意。
1.4数据统计处理
统计学软件以spss22.0版本为主,进一步检验分析本研究课题获得的计量数据以及计数信息,其中计量资料包括伤口愈合所需时间、满意度评分,以(x±s)形式描述,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伤口愈合优良率,以%(率)形式表述,组间X2检验,数据差异判定结果以P值描述,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伤口愈合优良率 见表1
.png)
3.讨论
常规护理以治疗为导向,并未过多的关注患者心理、生理需要,容易导致患者不满,甚至诱发护患冲突,阻碍伤口治疗进程,延长患者恢复时间[4]。而基于“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优质护理,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比较新颖的干预措施,要求护理人员全程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夯实基础护理,不断深化护理内涵,尽力满足患者实际需要,以此来赢得患者满意,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伤口治疗,达到加快康复目的[5]。本研究对照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伤口愈合优良率96.20%高于常规组84.81%(p<0.05)。根据患者伤口类型,给予针对性的优质伤口护理,可以进一步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伤口愈合所需时间更短,而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优质护理配合对患者康复进程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备受患者青睐。
总而言之,对于伤口治疗患者而言,优质护理干预作用重大,值得现代临床将之作为门诊外科伤口治疗患者的护理首选。
【参考文献】
[1]王晓红.综合护理干预在普外科伤口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研究,2021,29(03):164-165.
[2]雷莉华,李小芳,雷霞,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伤口相关性疼痛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02):252-253.
[3]陈雁,夏冬云,吴玲,等.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模式在伤口护理门诊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08):1013-1017.
[4]洪菱.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对门诊急诊患者伤口愈合及伤口感染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04):84-87.
[5]牟旭红,吴慧群,金逸,等.延续性护理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29):37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