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8/3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7期   作者:贾娴
[导读] 分析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其患肢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贾娴
(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600)

   摘要 目的 分析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其患肢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70例作为此次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为实验组,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两组的患肢功能情况,结果术后一周,实验组的患肢肿胀率以及疼痛评分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观察两组的患肢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而护理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四肢骨折;患肢功能;生活质量

   四肢骨折是骨科中最为常见疾病,致病因素多与坠伤、交通事故等因素有关,且创伤程度较大,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虽然目前临床上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由于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较慢,会延长患者卧床的时间,增加不良事件[1],因此,还需要辅以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来提升预后,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尽快恢复。基于此,本文以我院四肢骨折患者为例,做如下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70例,均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分成各有35例的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本组35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6名,有男性患者19名,年龄范围:25岁-62岁,平均年龄为(40.68±3.16)岁;其中前臂双骨折10名、肱骨骨折7名、双踝骨折6名,胫骨平台骨折12名。
   实验组:本组35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5名,有男性患者20名,年龄范围:26岁-64岁,平均年龄为(40.74±3.07)岁;其中前臂双骨折8名、肱骨骨折8名、双踝骨折8名,胫骨平台骨折11名。
   以上内容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我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对照组:常规护理:待患者入院后,辅助其完成临床相关检查,并为其安排舒适的病房环境,保证病房的整洁环境,同时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消毒等相关工作以及术后的康复指导等。
   实验组:快速康复护理:(1)术前:组建快速康复护理小组,定期组织培训,提升护理技能,并结合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同时向患者普及四肢骨折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术方式、流程、预后等,提升患者的认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并安抚患者的情绪[2],减少术中应激反应;术前叮嘱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的食物,保证机体营养需求,并遵照少食多餐原则,降低肠胃压力;于术前6h禁食,做好肠道准备,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以及营养不良的情况(2)术中: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消毒工作;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宜麻醉方式和药物,降低麻醉不良反应;做好术中安抚工作,稳定患者的情绪;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对裸露的部位进行适当遮盖,同时对输送的液体等进行加温处理,必要时加盖保温毯,做好保暖工作,预防寒战等刺激(3)术后:待患者清醒后,询问患者的感受,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用舒适的体位对患肢进行制动、依托,减少活动带来的牵拉疼痛;术后1-2d选用镇痛泵镇痛,术后24h达到疼痛最大峰值,需服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并做好心理疏导[3],叮嘱患者多听音乐、多交流、多看书,以提升疼痛耐受性;术后以冰敷的方式缓解肿胀,并协助患者进行患肢的被动、主动抬高以及屈伸等运动,同时辅以红外线照射的方式来改善血液流通,降低肿胀;密切观察切口及周边皮肤的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做好皮肤的清洁工作,预防伤口感染;遵照无菌操作,做好管道的更换处理,并观察管道的通畅性以及管道内的液体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术后鼓励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时,尽快实施功能训练,并于恢复初期行肌肉收缩锻炼,后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并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患肢功能情况、患肢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患肢功能情况包括:患肢肿胀率以及疼痛评分。其中疼痛评分通过VAS量表进行评估,分值0-10分,得分越低越好。
   患肢关节功能评分:通过Neer评分法对患者患肢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分值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生活质量评分:通过SF-36量表进行评估,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2结果
2.1 患肢功能情况
   如下表一所示,观察两组的患肢功能情况,结果术后一周,实验组的患肢肿胀率以及疼痛评分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3讨论
   快速康复护理是通过围术期间对患者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降低应激反应、术后疼痛,以促进功能的恢复,加快恢复的速度,其护理内容具备系统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其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还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肢的恢复[4]。
   综上所述,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小娃, 叶漫萍, 林金华.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四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008):205-207.
[2]姚丽. 个性化护理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在接受四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0, 581(22):242-244.
[3]李敏. 快速康复理念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20, 41(02):210-212.
[4]段富琴.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影晌[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06):111,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