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发表时间:2021/8/3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11期   作者:刘传平
[导读] 在日常工作中,电气故障范围较广,涉及到电气系统的各部分,
        刘传平
        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肇庆市    526000
        摘要:在日常工作中,电气故障范围较广,涉及到电气系统的各部分,故障现象千变万化而且不可预见。因此,排除故障的方法只能根据故障具体情况而定,没有固定模式和统一标准。这就造成一些维修人员工作时较为困惑,在排除故障过程中往往走很多弯路,甚至因维修方法不当,导致故障现象及范围扩大化,损坏设备和元件。原因就是维修人员在不熟悉故障电气设备的操作方法、工作原理、线路走向以及设备使用等情况下,就开始盲目维修。
        关键词:电气设备;热故障;相关措施
引言
        电力行业是我国产业的重要支柱,电力企业从建设伊始就要注意许多运营细节。电力工业本身也有一些特点,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不加以注意,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电力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政府有关部门必须积极配合电力公司的建设工作,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所有生产过程符合相关的生产标准。
1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概述
        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生产质量,而且使其更易于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同时要求操作人员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操作人员应掌握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够灵活控制设备,能够及时检测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避免安全事故。电气自动化设备具有自调节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自身参数灵活调整操作链,逻辑判断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自动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电气设备的控制和操作自动化导致故障类型的相应增加,特别是电气故障原因的复杂性。因此,为了减少或避免电气设备故障,可以根据设备和系统的工作特点提前采取一切防范措施。总结故障类型和原因,可以总结有效的维修方法,利用先进的维修工具和技术,及时发现设备安全隐患,延长设备寿命,为促进企业稳定安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2诊断系统的工作原理
        新型专家诊断系统相较于传统的诊断系统增加了人机互动功能,将计算机的程序性与人脑的创新性进行有效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诊断和修理的工作时间,提升系统的工作效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这一新型系统工作时将专家经验和名著理论收集入储存器,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事故的种类进行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应急反应,预案每一次出现的新事故。操作人员需要以程序化的代码将新事故录入系统,利用计算机自动对其进行记录,并且更新原有的数据库,使专家系统具有较高的实时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电气设备故障的影响及危害
        3.1电气设备故障的影响
        电气设备的故障导致设备温度升高,由此产生的不良现象有很多,最常见的主要有绝缘材料性能降低、电气设备的机械强度下降以及线缆裸露接触部分性能降低等。电气设备的故障易致其绝缘性能降低。一般的导体或其它用电设备的绝缘程度主要取决于该设备是否具有较强的耐性,在此基础之上,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或导体的额定电压是衡量用电设备绝缘在正常运转时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的检验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将电气设备的耐等级分为七级,例如补强的云母绝缘材料、石英、玻璃等可以在大于一百八十度的高温下维持正常工作两万小时,一般的,大多数的绝缘材料可以用国际通用的八度规则,即温度每超过其耐上限八度,该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便减少一年。
        3.2电气设备的故障危害
        随着我国的电力需求与电网规模逐步扩大电气设备的故障问题日益显现,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现象。

典型的有,不良接触点温度持续升高导致局部电阻过大,最后引发火灾隐患;明显降低绝缘材料绝缘性能,降低用电设备的机械强度,最后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影响其正常运转,可想而知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必将导致电网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影响国民的日常用电生活,由此可见电气设备的检测与维修何其重要。
4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系统主要功能
        4.1系统的有效维护
        系统维护本身是程序员的相关工作,工作人员可以在登录时设置入口令,并建立相应的防火墙,有效避免数据库遭到黑客的恶意破坏[6]。当进入维护状态后,工作人员可以对知识库内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编辑或者删除,并且实时更新数据库,使数据库内的一系列知识能够满足诊断需求。此外,对于不合理的知识库,工作人员能够进行有效编辑。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则进行输入,使输入的有效性得到保障。工作人员对于故障系统中的知识库进行相应的修订或者更新,则能够满足电气设备的诊断需求。
        4.2对设备实施分阶段分级检修
        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长期维修工作中,维修人员的技术人员直接关系到设备的维修效率,维修人员应根据工作经验总结相应的电气设备维修规则。因此,企业应加强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及时掌握最新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时提前采取预防性维修措施。加强设备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按照维修规范进行操作。为了提高维修效率,减少设备维修对生产的影响,维修人员必须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逐步、分阶段的维修和保养。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故障频率因阶段而异,因此分阶段维修能有效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电气自动化设备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原则、结构和使用寿命都有一定的生产差异,因此需要完善检修计划,对电气设备进行逐步检修,以便更有针对性,提高效率。
        4.3电气设备分级管理
        根据设备的不同生产和使用情况,有必要对设备进行明确分类,以确保每种分类中的设备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规划和处理。与此同时,需要与专业人员积极沟通,深入了解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电气设备分级管理对钢铁企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电气设备进行分层管理后,可以更直观地向设备管理器显示不同类型、用途和章节的所有电气设备的实际操作信息。同时,在故障资产的维护操作中,能够更快、更直接地找到资产经理,便于对故障资产进行早期维护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电气设备可以在故障后及时有效地维护或修理,设备使用寿命可以有效延长,企业的资本支出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结束语
        在日常工作中,电气故障多种多样,有时虽然故障点的位置不同,但是呈现出同样的故障现象。例如,一条二次回路由电源、保险、按钮、各类继电器触点和线圈等组成,当这些元件出现故障,最终会呈现出同样的故障现象。正是故障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给查找及排除故障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无论什么故障,首先都应该从故障现象入手,通过现象迅速判断其大致的故障原因及范围。然后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仔细分析判断,筛选甄别,运用合理的步骤和方法,确定故障范围内最重要和最典型的症结。还要结合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电气故障的排除,必须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相较于其他维修工种,电气维修人员需要的理论性更强,甚至可以说七分理论,三分操作。很多情况下,没有理论指导,处理故障时根本无从下手。因此,在工作中为提升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应在提高自身操作技能的同时,不断加强学习电气理论知识,通过经验积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迅速、准确诊断电气故障原因,从而排除故障。
参考文献
[1]刘云龙.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网友世界,2014(07):31.
[2]马长.浅析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2):118.
[3]肖方勇.浅议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3(20):238.
[4]肖鹏波,李森.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3(09):227+263.
[5]王斌.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