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召保1 陆东亮2
1身份证号:34052119770103****
2身份证号:32068419881005****
摘要:在城市的现代化中,我们应该注重协调对城市,规划和设计之间的关系,使它们能够真正相互依赖和相互利用。他们不仅要有建筑具体设计水平的设计专长,还要能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完善对城市,的建设,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全面跨越。
关键词:建筑学;规划;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观念和政策上都按照资源短缺的硬性要求来约束。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将持续性发展作为基础原则,以城市的生态建设以及安全建设为主,实行循环经济以及清洁生产,切实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必须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红利,控制增量。合理保护当地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城市的持续性进步与发展。
1城市规划区和绿色空间
城市规划区指在城市市区、行政区域及近郊区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进行规划控制的相关区域,一般由市政府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具体范围。划定城市规划区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长远需求,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情况,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贯彻落实。城市规划区一般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建成区,对该区域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管理时,应做好城市相关设施新建与改建的合理安排,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整和再开发;第二,中心区远期发展用地,包含了建成区以外的独立地段、机场及控制区、水源其防护区、风景名胜等,用地管理是依照城市总体规划需求,实现对土地和设施的有序开发和建设;第三,城市郊区,城市郊区的开发建设与城市发展存在密切关联,应做好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相关建设的规划,对用地范围进行控制,如果需要在郊区进行重大永久性设施的建设,必须经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审批同意。绿色空间是构成现代城市的基础要素,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场所,在构筑绿色城市及花园城市、实现城市课程秀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城市绿色空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首先,城市开放空间,重点体现在“开放”上,如广场、公园等,可帮助人们缓解高度密集的城市建筑带来的压抑感;其次,城市开放绿色空间,在原本“开放”的基础上,加入“绿色”建设,应对、解决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通过在开放空间中设置绿色植被的方式,实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城市绿色空间,与建筑形成的灰色空间相呼应,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不仅指开放性的公园、广场,还包括了一些私人场所。
2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技术文件与公告政策不相符
在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无法将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作为背景,不能有效落实好国家政策布局,这些都会导致城市规划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俩看,城市规划内容主要由空间研究和规划技术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内容对城市空间规划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然而,从实际发展角度来看,城市总体规划和设计,存在规划目标与空间布局和国家政策不相符、不匹配等问题,由此导致城市总体规划与国家的政策法规不能保持一致性,对城市的整体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2.2调查深度和精确度不够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提出按照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12个一级类和57个二级类的用地分类进行调查。
同时,还提出在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要结合权属、空间分布等情况,将一级类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以及二级类的街巷、空闲地,分别归并为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和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统称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这种做法虽能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需要,但难以反映城乡建设用地内部情况。其次,城市总体规划数字化现状调查根据总体规划编制需要确定,与其他调查不同,城市总体规划数字化现状调查缺乏相应的调查技术规定,由于缺乏校验机制、认定机制和动态维护机制,数字化现状调查存在法定性不足、连续性不足和准确性不足的问题。由于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原因,土地调查也存在对误差把控不足的现象。现状调查成果的真实性、统一性是保证规划科学性的基础,调查数据彼此交叉重叠、相互冲突矛盾,不利于统一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会引发开发管理混乱、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用地被蚕食、环境保护失控和审批效率低下等问题[1]。
3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策略
3.1城市规划要实施技术体系的重构
城市规划技术体系的重构,是指将传统城市规划切分为行政和技术两个相互依存的板块,实现规划行政与专业技术的相对分离,并在此前提下完善对技术板块运作的管理(图3)。技术板块是城市规划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接口,不断进步的技术是城市规划最活跃的尖端和前沿。城市规划的技术设计要综合考虑公共政策、市场调节、市民需要、物质环境、工程条件等因素,做好城市的功能组织、空间构建和要素安排,保障人们在城市中生产、生活、安全的需求,以及城市自身的效率和成长。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行政职能和专业技术高度融合,边界不清,致使规划行政管理中广泛存在技术超载的问题,进而导致技术行为干扰规划行政决策和公共参与,影响了规划公共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力
[2]。
3.2促进区域合作与城乡协调
1)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是“零和博弈”的过程,所以不应仅就城市论城市,而应从区域角度把控,将相邻区域城市看做整体,在资源、技术上做到优势互补,最终形成完整的区域生态网络。2)针对当前城乡差异大的现状,探索正确的乡村发展道路,尤为重要的是要防止步入“A模式”(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的后尘,杜绝石油农业、化学农业的“现代化”误区和以大城市模式为蓝本的村镇建设方式的蔓延。在未来可发展与乡村联系密切的小城镇,以小城镇为纽带,促进城乡在经济、生态、文化方面的协调,实现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3)彻底改变“重新城轻旧城”的认知,新建生态城和已有城镇向生态城镇转型这2种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并不相悖,只有将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作为生态城市发展对象,才能真正实现全域生态发展[3]。
3.3城市总体规划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为了确保设计理念的合理性,需要对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一定的干预,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促进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和谐统一。只有不断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化与城市设计理念之间的关系,才可以确保城市的总体规划符合法律规划和空间规划的要求效果。例如,在对城市土地资源设计与规划时,需要全面了解城市的土地所有权的规章制度,在对城市土地规划时需要重点关注具体的城市项目发展是否合理。因此,在整体的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不断加强城市空间设计,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进行有效整合[4]。
结束语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到转型时期,城市人口增长的趋势仍在继续,优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设计,全面整合城市资源,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建筑学专业正在以积极的态度介入并将逐渐主导城市地下空间设计,用全面综合的学科知识,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为地下空间设计提供更多新的设计思路[5]。
参考文献:
[1]尹向东,邓木林,刘国威.国土空间规划现状调查体系思考[J].规划师,2020,37(02):41-44+49.
[2]柏桐.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总体规划改革思考[J].中国住宅设施,2020(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