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申
身份证号:37290119890209***
摘要:近年来智能建筑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以新型建筑结构体存在的设施形式,改变了早期建筑构造的性能确实,强化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对此,文章就只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新时期产业经济面临着多方面的调整变革,建筑行业在原有经营体制基础上实现了创新,一些先进的建筑概念工程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支持。智能建筑是现代行业中积极倡导的先进模式,采用高端科技辅助项目施工以创建新型建筑物,改变了传统建筑设施使用功能不足的局面。为了进一步提升智能建筑的可利用价值,必须要对智能建筑实施全面管理决策。
1智能化建筑工程的组成结构
消防自动化系统主要由建筑自动化、网络化、网络化监控系统、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等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是指智能化技术对建筑的消防、排水、安全、电力的综合调控,形成综合布线施工,在建设工程各个环节的基础上都是行之有效的,从而有利于有效地建立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自动化系统主要是指通过相应的通信网络、局域网(LAN)建立的远程数据通信网络,实现各方面的数据信息采集,可以为建筑智能化工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是指应用计算机,现代办公设备实现对业务流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并具有一定文字处理以及服务功能,还可以对一些数据进行信息转换传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是指在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下,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火灾风险进行预判,并以信号传输的方式给相关人员做火灾预警,安全自动化系统指利用相关监控设备对建筑工程的位置进行布控,并且对不合理的位置进行判断,起到管理的功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
2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2.1妥善完成施工设计图纸
智能化工程的建设进程,提高建筑设计和可行性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着过程是否能够平稳运行,与工程建设的质量也有密切关系。因此,有必要准备设计图纸建设工作,提供一种建筑图纸的设计可靠的依据。在设计过程中,智能工程构建的全面调查是优先考虑的,以便掌握和理解影响构建过程的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因素。确保建筑设计的完整性,同时还要进行环境建设、工程选址、建造成本核算和控制等,全面分析可能完全符合设计图纸和实际情况设计的情况。此外,有必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执行科学和技术的各个方面。通过应用科学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后,智能工程建设应被视为一项全面和详细的结构,以确保建筑智能工程的研究细节和完整,确保建筑设计与施工实际情况保持一致,提高建设质量。
2.2完善施工流程
在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相应的施工和施工过程的设计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方面的设计存在不合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受到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构建过程中,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构建组织的定位不准确;另一方面是在系统的应用上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建筑工地与建筑工人之间存在着错误的关联,而且现场没有达到指定位置,从而没有参数的准确定位,影响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周期,实际施工期间不符合预期,也将影响正常施工和质量。建设项目的筹备工作,主要原因是缺乏全面分析问题,缺乏项目建设进程中的一般条款提到的一些缺陷,加上建设系统工作效率低下,以及实际建设中的巨大偏差,最终导致不合理问题的施工过程和智能建设质量的影响。
通过分析智能工程构建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影响工程构建质量的原因主要包括构建的方向和完成的程序,因此在构建过程的合理性方面,也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让流程变的合理化。建筑方面,必须参与相应的部门协调和组织建立智能工程联系,这可以为本地化过程的构建提供可靠的支持。在保证工程建设周期的情况下,它可以充分改善资源利用建设的所有方面,以提高建设的定位精度。
2.3智能楼宇建筑混凝土浇筑及钢筋绑扎
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最后的施工程序,利用混凝土搅拌车将调制好的混凝土卸进需要浇筑墙体的附近,也可以用混凝土泵车以泵送的方式浇筑。尽量选用较大一点的坍落度,并且施工人员要多次抖动布料口的布料,避免混凝土凝固在布料口处,并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浇筑完成后将多余的混凝土浮浆刮除。在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用钢筋头打设钢模控制桩,运用钢槽、钢筋和钢楔组成钢模支撑体系,保证钢模的稳定性。
2.4智能电气设备安装
智能电气设备需要安装在单独设立的房间中,首先要固定智能电气设备箱体,通常情况下需要把箱体固定在智能楼宇建筑墙体和建筑围护结构上,箱体的固定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配件,为了保证智能电器设备安装的牢固性,需要选择膨胀螺栓。将智能电气设备固定到墙体和建筑围护结构上后,还需要进一步固定,以此保证设备稳定。
2.5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施工
当所有线路及职能电气设备安装完后,在建筑围护结构外层铺设一层保温材料,保温施工的目的不仅是给智能楼宇建筑房屋起到御寒的作用,还能为智能电气设备起到保温效果,确保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保温材料的铺设厚度需要结合智能楼宇建筑图纸要求,通常情况下保温材料的铺设厚度在30mm~35mm之间,待保温材料与智能楼宇建筑结构完全粘连在一起后,实施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3未来的智能建筑技术发展趋势
3.1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建筑工程的智能建筑技术研究和应用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部分核心技术依赖从国外引进,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撑,应加强对技术发展的研究。因此,国内企业在合理借鉴国外企业创新理念的基础上,应强化基础理论再研究和再升级,努力探寻关键技术,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开辟新的技术领域,以富有我国特色的智能建筑技术体系来推动现代建筑行业的崛起。
3.2应用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工程应智能建筑技术的成功应用发生变革,新技术可在设计、施工、管理、运维等不同阶段发挥强大的功能,可以不拘泥于单一领域,在建筑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内发挥出色的技术优势。可以预见,应用领域、应用强度、应用效益的升级突破,将反作用于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使技术科技含量更强,融合效应更明显,在具体的建筑工程建设程序化、标准化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伴随着社会群体使用需求而不断地变化着,建筑行业经济也实现了大范围的升级改造,适应了社会群体实践过程中的使用要求。根据智能建筑结构特点设定施工管理方案,有助于提升施工单位的整体作业效率,保障工程建造质量达到预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丁勇花.智能建筑及其施工管理认识实践[J].江西建材,2019(10):184-185.
[2]王丽萍.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03):34-35.
[3]徐旭娜.智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有效应对策略探析[J].产业科技创新,2019,1(08):91-92.
[4]姜波.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门窗,2014(04):3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