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生
(大连市消防救援支队 辽宁大连 116033)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城镇现代化建设水平日新月异,各种新型火灾类型和可燃物质不断增多,间接导致灭火救援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然而受客观因素影响,城镇消防水源的建设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脱节,为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不断加强消防供水体系建设、提升消防救援队伍供水能力是应对新形势下日益繁重的灭火救援任务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水源管理、水源建设、不间断供水
一、消防水源的分类
城市消防水源主要有三类:
1、在城市市政管道上设置的水鹤、消火栓
城市供水管道及其消防栓仍然是城市消防救援队伍取水、用水、供水的主要来源,完善合理地设计布置供水管道能为消防救援队伍提供有力的水源保障。室外消火栓根据其设置的方式可分为地面消火栓和地下消火栓两类;在我国北部寒冷地区,一般使用水鹤、地下消火栓等;南方的温暖区一般采用地上消火栓。
2、河流、湖泊、池塘、溪沟等天然水源
天然水源是在适宜地理气候条件下,由各种自然作用产生、可为供灭火救援战斗提供水源的天然取水点。天然水源种类多、分布广、水量充足。但一般情况下,天然水源地通常因受自然环境限制,道路狭窄、地基不稳,不适合大吨位水罐消防车靠近,而且天然水源容易受季节交替、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不能保证其供水效果。
3、消防水池、人工水池、喷泉池、水库等人工水源
在天然水源和市政供水管网之外,人工水源是对于消防水资源匮乏地区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人工水源通常包括消防水池、人工水池、喷泉池、水库等。消防水池通常设置在户外,与建筑物的外墙间距不超过15米。一般而言,消防水池也兼具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两大功能,也有专门用于消防固定设施的水池,也称为独立灭火池。此外,人工湖、喷泉、水库等储水区域也可作为紧急情况下消防用水的重要来源。
二、城市消防水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市政管网供给能力有所不足
根据现行规范,市政消火栓的一般流量设计标准为30L/s,消防水鹤的一般流量是50L/s-100L/s,此流量仅可以满足一般的建筑类火灾的供水需要,但对于石油化工类火灾等参战力量多、供水需求量大的火灾现场而言就显得捉襟见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伴,大型企业的不断建设,新型消防设备的不断更新,灭火难度、火灾等级以及消防用水量不断增大,导致这种流量设计的水源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灭火作战的需要。纠其原因,现有的消防车辆性能经过不断革新,消防泵的流量不断增大,而现行的市政消防管网规范制定标准基于80年代的消防车性能参数设计,导致中间存在着近40年的发展差距,产生了供水设施流量与消防车流量不匹配的现象发生。以大连支队为例,目前主战消防车的流量普遍为60L/s、90L/s和100L/s,德国曼公司的消防车甚至高达170L/s和200L/s。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依据现行标准建设的单个市政消火栓无法满足于当前的消防车水泵需求。即使在最理想情况下,以每150米一个消火栓的建设标准,采用多个消火栓同时为一辆大流量消防车供水的方式,因供水距离过长,所以实际操作性并不强。
2、天然水源的改造使用有所缺陷
对于消防救援队伍而言,水源只有同时满足车辆停靠以及水泵运转要求,才能在火灾事故处置中发挥有效作用。虽然现行规范对其建设标准有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是在水源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维护上仍存在诸多的实际问题,从而导致大量消防水源不能为灭火救援任务提供有效帮助。例如市政管线改造和规划不够科学,没有前瞻性;水库、水塘、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人工储水区缺乏有效管理和维护,消防车停靠点逐渐荒废,不能满足车辆停靠和消防车的取水需求。此外,对于水池、水塘、河流等天然水源的走访检查是消防救援队伍长期以来水源普查工作的盲区,未能及时对天然水源取水点进行登记和维护,导致在实际火灾处置过程中,常常出现因消防车停靠困难而“望水兴叹”的局面。加强对天然水源的普查和维护,是今后基层消防救援队站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够确保在缺少市政消火栓的地区尽快补充水源,提高灭火救援效率。与此同时,在城区郊区缺水或者无市政管网覆盖地区,可以采取开采地下水的方式,设置水井式消防水鹤,保证无水地区的消防供水。
3、消防水池建设有待完善
依据现行规范要求,根据建筑使用性质和高度,建筑下方建有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消防水池,一般是用于给固定消防设施供水。考虑到补水问题,建筑周围也设计有水泵接合器用于从外部给内部供水。但实际上,消防中控室时常直接受火势威胁,导致无法利用消控室启用固定设施辅助灭火;同时由于部分建筑内部水泵故障或管线损坏的原因,只能由消防车使用外部市政水源进行供水灭火。由于内部消防水池在断电后无法使用,并且未设置消防车吸水口,易造成极大的水源浪费。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在水池适当位置,开辟消防车吸水口,并明确标识,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就地从消防水池吸水灭火。
三、优化利用水源建议
1、加强部门联动,建立水源齐抓共管机制
为了发挥消防水源的最大作用,需要加强部门联动,制定科学合理的水源管理体系,以确保消防水源在火场处置过程中发挥作用,具体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相关水务部门建成市政供水设施后,建议报送到消防机构验收并登记备案,同时组织自来水寻线人员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排除故障;二是政府水务部门要建立维修水源队伍,留足专项经费,供水设施一旦发生故障,确保能够做到及时维修,保障其正常使用性能;三是消防部门的作战指挥中心和基层队站要定期检查消防水源,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普查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向政府水务部门反馈;四是政府水务部门每年向消防部门申请专项资助,作为一年消防水源的维修费。
以大连消防救援支队为例:支队与水源建设管理公司签订维护保养协议,每年向消防水源建设企业支付部分费用,维保消防水源,共同保障水源正常运行。
联合企业派出的水源专班开展定期巡视检查工作,指导基层指战员正确使用管理水源。同时与企业建立“平战结合”的联动机制,平时负责维护保养,战时保障水源供应的工作模式。通过支队多次的实地抽查检验,基层调研反馈以及实际火灾现场的实际运用表明,大连支队采用的这种联合维护方式,效果显著,解决了传统水源管理模式的弊端。
2、加强重点时期及关键节点的消防水源检修
在气温急剧下降以及季节交替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应对所有的消防水源进行全面检修。春秋两季要分别保证一次消防水源装置维修,冬季在做好采取防冻和保暖措施的同时,要定期对渗透坑进行检查,防止水坑的堵塞,确保每一处水源都能随时使用。每年的火灾多发期以及重点保护区域中的水源,更要进行全面的测试,以保证供水能力达到设计要求。特别是在重大节日和举办大型活动这样的关键节点,在完成常规的安保工作的同时应着重检查消防水源情况,以确保其在发生火灾时能起到应有作用。
3、制定全方位的水源应用预案
各级消防救援队伍要全面和细致排查辖区内部可用于灭火救援的所有取水点,包括市政消火栓、天然水源、净水厂、自来水厂等。一是要详细收集辖区市政消防管网的管线分布、管线形状、管线口径以及消火栓的具体位置,供水能力等资料;二是要掌握在不同季节和时段天然水源的位置变化和水位高度变化、储量变化,灵活调整取水方式及取水地点;三是积极协调净水厂、自来水厂等非常规水源,作为应急联动单位保证水源供给;四是根据辖区水源情况编成消防水源手册和水源基础建设图,以作到平时熟悉检查水源状况,战时快速应用的目的;五是要对消防重点单位及重点区域绘制供水图,在重点单位及重点区域的平面图中标明水源分布、供水能力、消火栓位置、管径压力、取水方式等信息;六是消防救援队伍应定期进行供水计划的演习,查找在供水计划中存在问题,以不断改善供水计划。
4、加强水源班(小组)供水保障能力建设
一般基层大队和消防救援站均设立了1-2名水利员,支队及以上单位全勤指挥部设置一名供水助理,而在大型灭火救援现场处置过程中,水利员和供水助理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发挥作用并不明显,而推进水源班(小组)的建设是解决大型灭火救援现场供水困难的有效措施。在大型灭火救援现场,要中明确30分钟(全勤指挥部及增援力量到场的时间)前自成体系保障供水,30分钟(全勤指挥部及增援力量到场的时间)后统一保障的思路,水源班(小组)不仅要具备找到并使用水源的能力,还应具备根据现场的过火面积、灭火强度、周围水源数量、供水能力、供水距离合理分配水源,设计和部署供水编队的数量和任务的能力。因此供水指挥体系可细化分为前方后方两个部分,后方供水环节由供水班负责,保证供水的连续不间断;前方用水应由前方参战干部根据水量使用强度、后方供给强度、剩余水量等因素对水源使用做出干预;同时,在对前方进行供水时,应通过不同颜色的水带对不同的供水线路进行区分和标记,不同的干线和支线采用不同颜色。
5、建立消防水源数字化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消防救援工作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应逐步推进现代化、数字化建设。建立数字化供水辅助决策系统,系统中应包含辖区内所有的市政消火栓、天然水源以及其他非常规取水源的信息,具体包括其位置信息、管径大小、供水能力、取水方式等。在发生火情时可根据现场地点直接在电子地图中筛选出正在维护和报修的水源,标注出200-1000米范围内完整好用的消火栓的位置信息,同时利用系统导航功直接驾驶车辆到达水源地点,以此提升水源正确使用率,为扑火获胜提供先机,增加灭火的效率;也可由指挥中心提前推送火灾现场的水源情况,系统可用水源的供给能力和距离等要素提供备选供水方式,让每种供水方式的优点一目了然,所需消防车的数量一目了然,为指挥员在途中指挥提供有力依据。避免出现由于情况未知而造成力量部署不合理,影响多编队协同作战的现象发生。
6、从人员配置、装备革新、实战演练入手强化火场供水环节
能否持续不间断、充足地保障火场战斗所需的灭火药剂是影响火灾扑救的关键性因素,要在人员配置、装备革新以及实战演练工作中补齐火场供水这一短板,保证能够迅速完成对水源的定位和应用,才能确保火场上的水源供应。
在装备革新方面,以大连支队为例,为解决大连地区石油化工类企业密集、发生火灾时供水需求巨大的问题,本着“供水供液设备前置”的建设思路,大连支队积极研究开发了大流量平台消火栓、海水泵房、大流量消防水鹤、150MM快速供水水带、泡沫转输池等供水供液器材装备,对水源和泡沫液等灭火药剂进行前置储备,保证在供水需求量大的灭火救援现场中,大流量消防车有效运转,前方灭火作战行动有效实施。
在人员配置及实战演练方面,大连支队共有远程供水系统9套,陆地5套,海上4套,可利用大型浮艇泵,采用150mm-300mm管径的水带直接从天然水源中取水灭火。远程供水系统相对复杂,设备体量大,铺设难度大,因此在铺设过程中必须从第一项任务开始就不能有任何失误。在人员选拔方面,应重点挑选经验丰富、水性较好、体力和心理素质较好的指战员参与到远程供水编队的组建当中。
想要做到战时打得赢,只有在演练中长期磨合,才能在实战中发挥人装结合的强大作用。因此在培养中要采用分岗施训和合成演习的方式。针对水性较好的操作者,开展了下泵作业培训、快速清污、自救等培训,使指战员能够达到熟练、正确和安全下泵的作业水平。驾驶员重点开展汽车行进、收卷培训,熟练掌握水带铺设距离精准计算等训练,让驾驶员能够根据现场供水距离等现场条件,以最快、最安全的速度铺设水带。战斗员应熟练地掌握各种供水方法的正确运作流程,更应该使用辅助设备如激光测距器、不同口径的水带组合、压力流量测定装置等,对每个模块的进出口压力、流量和常见故障进行测试,以及排除。除此之外,还要学会使用灯语、旗语和哨声等信号传输方式,以确保在电台失灵和通信困难的情况下仍能进行信息的互联互通。并利用合成演习的方式,将各岗位的人员迅速整合,指挥员应重点开展对不同情况的合理设计、快速估计供水距离和临机组织能力的训练,以确保在战斗中供水系统能够合理地展开、有序地运行。
破解消防供水体系建设和应用管理的难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常年经久不懈的努力。要以消防部门为主导,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市政水源的长期规划,推动行业部门更新行业标准。在处于变革的过渡时期,消防部门也应不等不靠,一方面加强对指战员的培训指导,提升消防水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对现有消防水源数据进行整理完善,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消防水源潜力。多管齐下,逐步完成消防水源的更新换代升级。
郑春生,男,1967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辽宁省消防救援总队大连消防救援支队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