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思丽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微山县分局 山东济宁 277600
摘要: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大众为了更好的生活,通常会改造自然环境。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就会严重破坏大气环境。而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实现大气中污染物的分析,之后采用有效的措施,减少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有鉴于此,针对大气环境监测中的质量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为更多的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优化措施
前言:近些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在这种条件下,城市环境的问题不断突出,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在大气环境中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至关重要。然而,在具体的监测工作开展中,质量监督体系缺少完善性和采样质量不符合标准等各种问题对大气环境监测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具体的监测中,应针对质量问题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大气环境监测的有效监督。
1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
1.1功能区布点
对大气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不但能够帮助相关部门掌握当地的大气环境的特点,还能便于相关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布置,直观的展示出当地的环境质量与大气环境状况。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之一为功能区布点方法,是指在对大气环境监测进行布点时,可以根据监测地区的功能不同进行划分布点,即根据当地的功能进行布点,便于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区域的大气环境变化与发展状况。在应用功能区布点方法之前,需要对当地整个地区进行功能划分,根据地区的功能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商业区、郊区、工业区以及混合区等,商业区的功能主要为大型商业活动,工业区的功能主要为工业生产等,而后再根据各区域的功能不同,结合当地的客观条件以及当地的环境污染状况设置不同数量的采样点,最终达到能够实时、准确掌握大气环境监测的目的。
1.2网格布点
在对某地区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前期,可以针对该地区的污染源进行排查,如果经排查发现当地的污染源分布较为规律,则可以对当地采用网格布点的方式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网格布点方法主要是根据污染源的走向进行划分网格,而后将布点的位置设置在网格的交点位置上。为了保证网格布点方法大气环境监测的准确度,监测人员在布点时还要根据网格内部的污染状况与污染源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研究,从而绘制出一个空间分布图,而后根据分析的数据在空间分布图当中设置相应的网格。在应用网格布点之前,监测相关工作人员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成员准备工作,如收集数据、掌握大气环境污染情况、污染分布规律等。
1.3扇形布点
扇形布点就是指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布点的形状类似于扇形,扇形布点法的应用主要是根据大气环境监测的目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采样点,在采样点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注意要以污染源的主导风向为基础,将采样点设置在污染源的下风线上,设置的数量大约为3—4个。在应用扇形布点时,还要重点监测一些较为重要的污染源和污染因子,并对污染源的范围进行有效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污染源对周边的居民身体健康是否有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也是主导风向,可以在当地上风向设置几个采样点,便于各采样点之间的对比分析。扇形布点并不是对当地整体的污染源进行有效监测,而是针对个别需要监测的污染源和污染因子进行监测,应用扇形布点对污染源进行监测的监测效果最好,准确度也更高,但是这一布点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大气环境监测,因此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施加扇形布点,从而使得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更加准确。除此之外,扇形布点对于风向的要求也较高,因此通常需要当地有明确的风向,具有一定的使用限制。
1.4同心圆布点
同心圆布点方法通常应用于存在多个污染源的地区或者已经形成污染群的地区,同心圆布点方法不同于扇形布点方法,这种布点方法通常可以对当地进行大范围的大气环境监测。同心圆布点方法与扇形布点方法的相同点在于都需要以风向作为向导,根据风向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点,但同心圆布点方法通常是下风线的采样点多于上风向的采样点。同心圆布点方法的中心在于污染群或多个污染源的中心,以此作为圆心放射出多条放射线。通过同心圆布点方法可以掌握当地的污染物扩散程度。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优化措施
优化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目的是在最少的点位设置数量的前提下来确定最佳的点位,而且不会影响环境监测布点的代表性、典型性、全面性以及可比性。
2.1布设优化技术
当前,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优化的技术主要有优化点位和预测布点两项。优化点位指的是在布设常规点位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此保证已经被确定的点位可以覆盖被监测的范围,并且能够尽可能少地使用点位数量。监测点位优化的方法通常包括相关系数法、特征分析法以及物元分析法。
2.2布设优化方法
工作人员可以在收集前期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依据监测区域内的空间和大气监测的时间等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的特征和规律性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先前大气监测数据的特点和规律,及时优化和调整点位的布设,达到以最少点位数来获取监测区域全覆盖的最终效果。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根据大气环境监测区域的气象和地理信息,从而构建符合监测区域大气污染物数据分析的模型,达到精准设置监测点位的目的。
2.3布设优化流程
工作人员首先应根据大气质量监测布点的目的来制定大气监测的项目和范围,从而实施具体的评价范围以及标准。随后,工作人员要调查监测区域的环境状况,掌握监测区域的历史、大气中的污染物分布、资源分布以及产业结构等。最后,选择恰当的监测分布方法。例如,用网格布点法来对监测区域的大气质量,从而设置一定范围大小的网格区域,适当扩大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设置范围。除此之外,还可以创设大气污染扩散模型,模拟网格浓度的分布特点和规律。最后优化监测点位的分布数量,通过分析数据和调查监测区域的现状,从而计算出监测点的最少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将相应的监测点位确定下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结束语:
概而言之,在进行大气环境的监测中,布点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监测点位的布设,将会为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准性造成影响,还会为监理后续大气环境治理措施造成影响。所以,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应满足布点的原则,实现布点方式的优化性,进而充分满足如今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彭小东.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探析[J].化工管理,2020(36):65-66.
[2]李关羽.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优化措施的研究[J].化工管理,2020(01):123+135.
[3]明星.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方法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04):115-116.
[4]刘白.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1):55-56.
[5]徐志韬.基于大气特征污染物监测布点优化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30(06):167-168.
[6]王慧婷.城市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优化及实证论述[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