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嘉绒藏族民居建构营造技术——以阿坝州甘堡乡木堆藏寨为例

发表时间:2021/8/3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4月(中)第11期   作者:张伟
[导读] 与周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建筑的用材和做法也会不断丰富、提高,其工程技术做法也受到一些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区特点。

        张伟  
        (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讲师)
        【摘要】:木堆藏寨在营造技术方面基本延续传统藏族房屋建造的技术方法,由于地理位置位于川西,距离羌、汉两族距离较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生产力不断发展,与周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建筑的用材和做法也会不断丰富、提高,其工程技术做法也受到一些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区特点。
        关键词:建构 构造
        由于阿坝州冬季寒冷,修建一栋两层碉楼大约需要三个半月时间,三层以及三层以上需要半年左右。所以修建时间多安排在每年三月至十一月。
1.依据建构顺序,木堆藏寨民居建造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1选址
        木堆藏寨居民在建房之初,居民先去场地内选好基地,然后去当地的喇嘛寺报上家里老人的属相、年龄、生辰八字,这时候喇嘛会告诉建屋者这块土地是否适合修建房屋,适合早上几点开始修建。并且喇嘛也会算出由哪个男人来挖新房子的墙角,并且要求在开挖之前祭拜祖先,挖新房子墙角的必须是男子,而且需要在四个角各挖三下。遇到土质松动的陡坡,需要在距离建筑一定的地方做堡坎,以免垮塌或落石,对建筑以及人员造成伤害。
1.2测量
        建筑木堆藏寨的建造没有尺子,而是采用传统的“度”、“卡”、“轨”为度量单位,“度”为两腕之引长,“卡”为拇指与中指伸开之距离,“轨”为拇指伸而握拳之距离。基地选址务必为矩形,而且四周土质需要均匀,由经验丰富的工匠目测其形状,用绳子和手臂手指来测量其长度。
1.3挖地基
        通常,一般平地的基地会挖到1~1.2m深的地基,然后从地上开始堆砌砌墙的石头;如果是坡地,就根据地势,通过工匠的经验来判断地基的深度,通常挖到硬质土地即可,最深可达一丈多,然后用大石头来砌筑,底层土地地面用来养猪,二层、三层住人以及拜神。这与传统藏族建筑有不同,在山坡上建造的传统藏族大多不挖地基,仅在基础部分清除浮土、浮石,凿平基底就可以砌石。这与木堆藏寨所处地理位置有有关,由于其地处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灾害频发,所以当地藏族居民吸收了羌族以及汉族的建筑做法,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
1.4砌墙
        砌墙之初,首先要确定建筑层数,如果是两层楼,基础的墙厚一般为二尺五、六;若为三层或三层半的楼高,基础墙则要加宽1m。其次要看地势,如果地基是平坦的,墙角收缩较平缓,如果地基是山坡,则墙角的收分较大。石头无特殊加工过,砌匠的工艺决定墙砌的好坏与否,砌墙的石头以石质不太软也不太硬的石头为最好,砌墙的石头相互堆压较有规律,砌筑第一层时大石头中间嵌小石头,相应的不平齐的大石头各面也要补小的石头和用泥巴填平。砌筑第二层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大石头数量较少,则尽量使得大的石头放在墙外侧,条形翻口的石头错动搭接,形成大石面上放置小石、小石面上放置大石头,一方面起到美观作用,更重要的是防止雨水对墙体的侵蚀和影响墙体的承重效果。
        在砌墙过程中,向上砌筑3尺,要在墙体内放置“墙筋”,做法是放置将原木或者方形、扁形木料放置于墙体之中,墙筋起到拉结和防止墙体开裂的作用。墙筋的木材必须是干木头,其中杉木最佳,其次是柏木和柳木。


        1.5.梁、柱的搭接工艺
        木堆藏寨中,少数建筑内有柱子,大部分采用墙体承重。这个和房间大小有直接关系,一般堂屋宽度达到一丈五就需要在室内落柱子。柱间距一般4.0米至4.2米。柱子的木头要按照砍下木头自然生长的方向搭放,根部要朝向地面。梁和楼板的木头要都是一个方向搭接,一般来说根部要朝向靠山面。
        梁宽通常一尺二至一尺三,不出挑房屋。方形的木梁占大多数,这些方形的木梁是经过简单加工的木头。圆形梁在205号、206号中有出现,通常这些房子的年代更久远一些,其直径较小。测量梁是否搭放水平的方法是在梁上放碗水目测其是否水平。梁间距宽一般约为1m左右,不均匀的梁一般是后来人加盖的房间。梁数的多少取决于户主的地位有多高,地位越高就可以搭更多的梁,一般堡长家搭7~9根。
1.6搭屋顶和楼板
        在搭建房子的时候搭好了墙和梁之后,先在梁上铺一层树干制作成的木板和一些填塞缝隙的麦草杆,然后再铺上一层带着叶子的树枝。为了防止漏雨,再在树枝上面铺上泥巴和筛出来的小石子,人在上面踩实后等干了,下雨后不会漏雨就基本可以用了。屋顶有一定的坡度,在屋顶的女儿墙上开洞,以前是用挖了槽的木头引水下去,现在使用水管引水。
2.防腐抗震措施
        木堆藏寨没有特殊的防腐措施,一般就是堂屋烧柴烟熏楼板和梁,驱赶梁板中的虫鼠等,一般有人生活的碉房是不会腐朽的。但是若无人居住,很快房子就会腐烂松动;而墙体本身含有很多小石头和泥巴,梁板的拼搭也是有一定松动的空间,有一定的抗震效果。
        总结:木堆藏寨“低技术”的建造方式,相对于如今日新月异的建造方法而言更能体现出建筑更本真的含义。
        (1)聚落方面,选址时利用坡地,节约土地,同时将部分平地作为农耕用地,这样既节约了土地,同时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形态。
        (2)当地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建房时充分利用大量的泥土、木、石等自然资源。利用片石砌墙、利用木材制作成梁、柱、楼板和室内装修,用泥土铺楼层和屋顶。这些天然材料绝不会污染环境,这些与现代建筑高耗能、高污染的现状形成巨大反差。
        (3)在对建筑抗震技术处理的问题上,经过长期实践,木堆藏寨在建造过程中将石墙砌成“方筒”,下大上小,四角升起,这样能加大墙体的稳定性;建筑基础与墙体连成一体;加大外墙体的收分,降低建筑重心;拉墙筋等措施都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专著:
        [1]卢元鼎,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
        [2]阿坝州志,阿坝州志编辑委员会,民族出版社
        [3]斯心直,西南民族建筑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学位论文:
         [4]毛良河著,嘉绒藏族聚落建筑文化研究,硕士论文,2005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