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惠 李冰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沈阳 110034
摘要: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建设的核心,随着科技以及社会的发展和转变,中国已经从生存型转变为发展型阶段,文化经济将成为一个城市的主流,要想提高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地域文化建设,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如何让人民大众满足于现状已经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而文化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尤为重要,是城市现代化、品牌化的过程。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竞争开始的时候,对于地域文化作出深入探讨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建设
一、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1.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某个地区较其他地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化。从政治文化生活的角度来说,地域文化实质上是说文化具有地域性,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潮汕文化是指粤东潮汕地区民系所创造的文化。潮汕地区的城市建设,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的高速发展以后,加之和台湾的相对地理位置,无形中保护了许多古村落,旧城区和古建筑。作为潮汕地区的文化代表,汕头古城,陈慈黉故居和永宁古寨展示出它们独特的审美特别是建筑风格、传统工艺和居民的生活形态方面,要了解历史文化如何影响到居住在这片土地人们的行为方式,就需要对汕头的老城区、陈慈簧故居以及永宁古寨的建筑、工艺和居民生活方式进行细致分析,而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更是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1.2地域建筑
汕头老城大多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建筑,特点是靠近马路的一面往里缩一米,作为避雨的“骑楼”,而且门窗附近有装饰花纹,老城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汕头老城是汕头开埠以来的历代建筑,小公园是当时的金融中心,至今有着一百多年商业传统的汕头,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小公园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环绕着九条街,以此有“九龙吐珠”的美称,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道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形成了具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和居民区,尽管老城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这里依旧是汕头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群。陈慈黉故居建在澄海,属于汕头的一个老区,它建于清朝,主屋的样式呈现出“驷马拖车”的风格,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从上往下看,会发现房子的布局就像四匹马拉着一辆拖车一样,这就是当地独特的建筑样式。故居内一共有506间房,房屋的建筑样式中西合璧。房屋的主人陈慈黉是清代一名成功的生意人,他远赴曼谷经商,在生意成功并赚的大笔财富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澄海建造了这些房子。永宁古寨位于“陈慈黉故居”的北面,集潮汕各种传统居民建筑于一体,形成一个互有联结的居民建筑群,其布局十分独特,既不同于山村圆寨,也有别于一般散居民宅,建在平原低洼地区的方形寨,外围是寨墙楼,内中是整齐有序的平民宅第和八条火巷构成的一个外高内低,全封闭的一个大院落。纵观全貌,好似一座被四面高墙所包围的巨型居民建筑,具有防洪、防涝、防旱和防盗的特殊功能,对研究清初潮汕地区的建筑形式以及当时的历史有一定的价值。
二、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2.1人文特征文化的影响
汕头古城的小公园周边辐射出的“四永一升平路”,多为购物商店,时至今日,老街巷里那些凉茶铺仍然顽强屹立着,依靠的大多为口口相传,汕头的凉茶品牌还处于一种“街坊”品牌阶段,但这种街坊门市的形式,却有着超市贩卖的凉茶无法取代的价值,比如独特的茶香和服务。
同时生活在汕头老城的人们利用这里的建筑做不同的用途,大多情况下这里的街道都被当作为集市,这些有大量人口聚集的街道成为了社会交往和沟通空间。永宁古寨的居住密度大,内在结构相对复杂,住在其中的人们会很自然地聚到一起并相互交流,寨子里还有一些空间是用来工作和休闲的例如有篮球场,农业用地。永宁寨给它的居民提供了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平衡的可能性。复古,传统,怀旧,仿古。这些近义的词汇细细探讨之后,却又带有不一样的味道。怀旧是一种心绪,是一种情怀,复古是一种元素,是一个物质,是重提旧时光里美好的值得人们铭记的事物。新建筑的建造需要老建筑的传承,千城一面的当代城市更需要当地传统文化,来保留住城市的发展的根基。当代的中国建筑设计师,有责任和义务来仔细的探究不同地域下的不同文化根基,建造具有地域文化特征与民族品牌自豪的建筑,立足本地,建设远方,为城市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2.2区域文化的影响
和大量的废弃建筑形成的破败景象不一样,庙堂十分兴盛,庙堂建筑上采用的是潮汕嵌瓷,嵌瓷流行于广东东南部以及台湾西部等地,是一种传统建筑装饰,大多打磨成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装饰品,用来装饰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檐房、照壁、墙角和细小瓷片。潮汕乡村至今仍保持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村寨规模往往十分巨大,大多以宗祠中心,次要建筑围绕宗祠展开,相连成外部封闭而内部敞开的宏伟建筑群体,发出如“下虎山”“三壁连”“四点金”“五间过”“驷马拖车”“百鸟朝凤”等生动多样的建筑形式。汕头老城以及永宁古寨展示出它们独特的审美意趣,尤其在建筑风格,传统工艺上,在结构上,建筑保留了中式风格,但布局却受到了巴黎建筑的启发,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建筑遗产,建筑之间密度空间很大,并向高出发展。空间中大量的建筑物以“骑楼”的形式存在,这主要是用来发展贸易的目的。
2.3尊重历史文化建筑
尊重历史建筑即是对地域文化的尊重。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历史独特,其建筑亦独特,对于这些建筑的尊重和珍惜保证了该地区的独特风格,建筑保护概念不仅是对历史建筑单体的保护,而且扩大到城市或地区的整体保护,为当地城市保留了自有文化,构成城市之美。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行,新建的钢筋水泥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地方性、民族性和历史独特性,城市历史文化脉络被割断。有意识的保留传统建筑、重视城市文脉,尊重历史赋予的烙印,不仅仅是城市道德的自觉,而且是文化底蕴与涵养的表现。城市建筑不仅是文脉的传承,更是人们精神的寄托,在城市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除了用城市审美的角度去欣赏外,更应该关注如何保护,毕竟这种遗存为数不多。
三、结语
不要成长的同时却丢失了故土地域文化的传承,城市周边虽然还存着一点点的乡土文化和情怀,也由于老一辈传承者的离去,新一辈传承者的淡忘而失去了其原本的味道,旧时全套思考和建造的概念,逻辑性和审美已经被现在人逐渐的忘却。尊重地域文化才能保存城市特色。地域文化的不同导致人们对城市形象感觉存在差异。城市建筑从另一角度对地域文化起到引领作用,使更多人关注地域文化、地域建筑。地域文化与城市建筑相互依存,使城市具有独特美。这种美学具有多元化,而非全球趋同化,独特的地域文化是构成多元城市美的重要因素。地域文化的存在构成城市美的风景,影响市民对城市美的鉴赏、感知。城市如果缺乏特色将很快从人们眼中消失,成为只有趋同性的建筑躯壳,追求多元化的城市美需要有地域文化的支撑。
参考文献:
《浅谈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张昊
《地域文化与城市美学的研究》—黄慧谊
《跨文化设计》—彭凡柯博士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形象设计策略研究》—邱德华
作者简介:
郭佳惠,女,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专业
李冰(通讯作者),女,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