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传染病认知特点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1期   作者:顾艮燕
[导读] 本文通过阐述儿童以及家长对传染病的的认识

        顾艮燕
        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儿童保健   安徽省  安庆市  246000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儿童以及家长对传染病的的认识、特征及预防的特点,和加强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教育的普及。提出:可借助先进的科学手段,合理实现每个小家和公共区域资源的共享,灌输传染病的具体含义给学龄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开展传染病危害的宣传,定期举行专业的传染病防治措施普及,以确保能更好地实施幼儿园传染病健康教育理念的实行,保护学龄前儿童能够茁壮成才。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传染病;健康教育;认知特点
        引言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前儿童健康意识,改善学前儿童保育状况的一种系统,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有利于丰富学前儿童在健康领域的学习经验,提高对健康的认知水平,改善对个人和群体健康的态度,培养有利于个人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幼儿是否具有正确的健康知识和相应的生活经验是教育者在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和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学前儿童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抵抗疾病的能力很弱。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痢疾杆菌等,腮腺炎等,如何认识传染病,关系到儿童能否在正确健康知识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健康态度和信念,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传染病的病因又细分为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因和复杂的病程,与之形成的儿童传染病因果关系的认知模式具有相应的认知发展特点,本文旨在对儿童在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等方面的认知特点进行分类,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儿童以及家长对传染病的认识
        传染病是由体内进入病原体而导致的可传播性疾病,其传染范围较广和便捷,极易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一旦感染严重的传染病,不仅会对感染者的身体造成巨大伤害,还会对其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儿童及其家长。所以说对儿童及家长加强传染病基本概念的理解是理解病因和防治的前提。,研究发现,针对幼儿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发现其采用生物学知识的方法途径会更能让他们接受并积极响应。例如,对四岁儿童开始进行“感染”一词来过渡到疾病的可怕和危害,,让其在脑海中形成警钟。长此以往,可辅助孩子们在7岁前就已经认识到感染在疾病中的危害程度,可以培养其获得感知传染病的生物直觉,虽然他们目前还无法理解细菌的作用和感染原因,但是,考虑到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生活阅历、文化底蕴、以及的生活经验的不足,对其的理念传输点到即可为止,可以呼吁家长及其学校老师的共同来完成这个巨大的工程,从生活到学习全方面的渗透到儿童的周围,可加强儿童对其的认知[1]。
二、传染疾病的特征以及预防特点
        2.1加强对儿童对传染病特征的掌握识别,并不是说让其对冗杂专业的学术知识进行掌握,而是掌握和了解发生的原因,引起的身体反映等,明确它的具体特征,以便于儿童辨认,同时也加强了儿童自我思考的能力。但是在针对如何向儿童说明其影响的因素,以及传染后的具体症状,应该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激起学生儿童的逆反心理。有早期对探讨如何让儿童快速的高效的接受传染病因素。其研究表明七岁之前的儿童其逻辑思维更倾向于接受“前因果关系”,到11岁以后才真正形成因果关系具体概念的时候,因此早期研究主要认为儿童对疾病的认知受到直觉思维的限制,对病因学引起的疾病的发病途径也不清楚[2]。
        2.2加强儿童传染病在防治措施中的应急能力,在儿童已经了解到其是什么和危害的基础上,加强儿童传染病在防治措施中的应急能力,有助于儿童对传染病形成正面积极的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告诉儿童疾病传染的最大的途径是日常生活中口水和肢体相互接触导致的。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常是密切的传输者。一旦接触到已经感染的人的肢体、毛巾、手帕、牙杯、玩具、餐具、奶具、床上用品和内衣等一系类的生活用品和随身物品,都会引起疾病的传播和转移;以及和感染者进行对话交谈时的口水喷溅,共同吃饭喝水的行为都会被传播感染。

所以,为保护国家的下一任栋梁之材的安全成长,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着重对儿童普及讲授更多的是“衣服的更换和清洗”,“注意盖被”和“保持饮水充足”的日常预防措施,以及在生活交流与沟通中让学生注意“打喷嚏时应避开人群”、“饭前便后要洗脸洗手”,这样就不会有细菌”、“不要和有传染病的人说话、不能牵手”、“多通风、多洗手”等。从日程生活中引导他们。
        三、加强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普及
        研究表明,适当的教育辅助可以帮助儿童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抑制扩散有更广泛、科学的认识,扩大或消除其疾病预防控制、自我健康教育的简单生物学知识和影响其健康的感染因素。行为学与传染病防治,建议幼儿园在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时应采取以下策略。
        3.1规划小家和公共资源的共享,进行学前儿童普及教育
        幼儿传染病认知教育的开展与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密不可分。儿童幼儿园为儿童家长准备宣传看板、家庭联系帐、家长座谈宣讲或以及辅助儿童认知发的相关材料,家长和幼儿教师也可以借助社区医院,医疗社区中心、社区管委会等的宣传通道,积极规划多种公共资源和信息,拓宽儿童健康教育的多样性。
        但其格外注意的是,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接受信息的特点制定匹配合适的教育知识和方法,对于中小班的学生而言,要引导他们先认识到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有什么不同。比如说传染病虽然可怕,但是是可以预即使避免和掌控的,所以不必要过度担忧以及给儿童的恐惧,对于大班的儿童学生,需要加入适当的设计情境来引起其对传染病的好奇,老师可借助儿童课外书和卡通动画的形式来进行传染病的讲解,这对孩子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尤其是对于大班的儿童,借助卡通形象时细菌、病毒具体化,用一种生动而感官强烈的方式对儿童进行简单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3]。
        3.2.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前儿童传染病防治措施的学习
        当我们向学龄前儿童进行疾病传染过程的讲解时,我们应注意制定贴近儿童感兴趣的生动有趣内容,结合高科技技术为儿童设置特殊的特点突出的形象以求增加儿童的感官刺激,,促进他们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原因,当然,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健康教育时,也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方法,万不可千篇一律的教学。同时注意家长及其老师等不可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而忽略儿童、成人、同伴之间的行为模仿和情感互动的本质,一方面满足儿童对传染病传播过程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儿童研究传染病传播过程,正确认识传染病的病因,结合儿童的生活经历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前传染病病预防措施的方法。
        3.积极开展学前儿童传染病预防和日常教育控制
        幼儿园的存在为传染病防治提供了重要契机。使得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将教育知识融进日常生活,定期积极进行对学前儿童传染病教育和食、洗、厕教育,以及保证睡眠质量的关系,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特别是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乐观学习,学习基础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等,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适当刺激他们对相关疾病知识普及的渴求,传染病防治一直都是是学校幼儿园高度关注的问题,通常经过积极的讨论、讲解、示范活动,辅助孩子们了解传染病与传染病防治的关系,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
        结束语
        儿童疾病教育理念是根据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为增强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意识,使其健康状况良好,有安排、有条理、有目的性地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促进他们的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 王瑶. 基于儿童传染病认知特点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20, 000(003):7-10.
[2] 陈亚莉. 免疫规划在儿童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 000(004):92,126.
[3] 毛竹梅. 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健康养生, 2020, 000(005):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