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红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影像科 150088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应用于小肝癌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接收和收治的47例经过CT或者超声检查呈阳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进行检查,观察CT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的诊断结果。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率明显优于CT检查,(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在小肝癌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诊断率,其中CT的诊断率为57.14%,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的诊断率为95.24%。并且能够有效的判断出其主要的分布范围,对诊断小肝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小肝癌
肝癌,是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是由肝炎变成肝硬化,再由肝硬化变成结节,再由结节逐渐变成肝癌[1]。其依据大小可以分为小肝癌和大肝癌,而小肝癌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在临床中常常会出现漏诊或误诊,使患小肝癌的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给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病死的几率。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了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对于小肝癌的诊断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诊断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接收和收治的47例经过CT或者超声检查呈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15例,平均年龄是(58.4±21.4)岁。所有患者经过病理检查确认为小肝癌的21例,肝囊肿8例,肝血管瘤12例,正常6例。且均通过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进行检查。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在进行肠道检查之前,需指导患者在前两天就开始食用少渣的食物,检查前一天开始食用流食,并且进行闭气训练,促进患者在扫描时保持呼吸的一致。所有患者都应使用CT或GE扫描,行T1WI和T2WI的相反位、弥散加权以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动态增强扫描之前应该先进行MASK图像扫描,患者需平躺,具体扫描参数为:TE2.1ms、TR4.4ms、 矩阵320×224、FOV 42×42。选取20 mL钆喷酸葡胺作为对比剂,将流率设置为2.5 mL/s,并于注药后的17 s、27 s、55 s、150 s、300 s扫描,获取患者的增强各期图像,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依据患者的病理结果对比CT以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对患者的诊出几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的诊断效果对比,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的诊断率(95.24%)明显高于CT或超声检查的诊断率(57.14%),P<0.05。详情见下表:
3讨论
肝脏作为双重供血器官,大约有25%左右都由肝动脉供血,75%左右由静脉供血,肝脏病变与供血的状况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准确的分析肝脏供血情况以及肿瘤内部新生血关系等,有助于在临床中对肝癌病变的诊断[2]。目前,肝癌患者大多是进行CT扫描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占位性病变,但是对于小肝癌来说,CT诊断的准确度较低。近年来,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的使用,是小肝癌的诊断几率越来越高。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通过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力,对患者的病灶以及周围的组织提供了较佳的对比度,通过磁共振可以获得更多更具体的影像信息。医生通过患者的具体病灶大小、形状以及信号特点,对患者的病状有更加精确的诊断。从而使小肝癌患者得到更及时更准确的治疗。
小包膜也是小肝癌最为显著的病理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在肿瘤周围呈环形或弧线形的结构,而且里面包含了很富足的纤维组织,外层则是包裹了大量受压的血管或新生胆管。小包膜在经过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的扫描时,会呈现一种环形或者半环形的低信号带,且显示不明显,多为假包膜,通常在门静脉以及延迟期强化显示比较清楚。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的主要优点还在于能进行三维重组 , 如MIP和MPR等,可以准确的对病灶进行定位,并能显示部分病灶的具体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 为病灶的切除以及治疗提供了非常可靠的帮助。
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是一种慢速成像技术,主要是采取空间K空间填充技术,能有效的保证K空间的中心对比度,确保K空间的周围数据不会损失,从而得到图像的具体细节[3]。从本文研究结果可得,在小肝癌患者使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之后,小肝癌的诊断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并且还能依据动态的增强信号对小肝癌供血状况进行分辨。有相关文献表明,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联合DWI对肝癌病变和小肝癌的诊断有非常大的使用价值[4]。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可以很具体的显示出SHCC的供血特征,在检出病灶以及判断等方面都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应该广泛的应用在肝脏的MR检查中。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所得,CT的诊断率为57.14%,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的诊断率为95.24%。并且能够有效的判断出其主要的分布范围,所以将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应用与小肝癌诊断中能够对小肝癌供血情况进行辨别,有助于对小肝癌的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于小肝癌早期的发现和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许万博,刘小金.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德州学院学报,2012,28(6):45-47,51.?
[2]侯成云.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应用于小肝癌诊断的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44):199.?
[3]吴鹏.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应用于小肝癌诊断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8):86.
[4]董延江,陈其锋.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院,2016,16(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