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中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特征及其心理干预效果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1期   作者:申丽辉
[导读] 目的:研究安宁疗护中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特征及其心理干预效果

        申丽辉
        泰安市中心医院   271000
        【摘要】:目的:研究安宁疗护中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特征及其心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62例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1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加强心理干预。将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负面情绪,安宁疗护中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
【关键词】:疾病终末期;老年;安宁疗护;心理状态;心理干预

        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折磨,加上疾病无法治愈及面临死亡,因此容易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1]。安宁疗护是临床常用于无治愈希望患者中的积极照顾方法,可让患者以舒适、安详的状态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本次研究对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旨在促进此类患者心态及生命质量的提升。正文阐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本院的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纳入标准:(1)确诊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2)预计生存期在2周至6个月以内者;(3)能够配合完成各项检查和评估者。
        排除标准:(1)陷入昏迷者;(2)存在意识障碍、严重痴呆者;(3)患病前存在心理疾病者。
        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为64-78(71.05±2.31)岁。疾病类型:乳腺癌4例,胃癌9例,肺癌8例,肝癌6例,其他3例。
        观察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66-79(71.10±2.38)岁。疾病类型:乳腺癌3例,胃癌10例,肺癌6例,肝癌7例,其他4例。
        组间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心理特征: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一般存在孤独沉闷、恐惧、认可信赖、抗药等心理特点。。
        对照组:常规护理。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健康宣教,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死亡,根据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观察组:强化护理干预。(1)倾听与支持性心理干预:责任护士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保持足够的耐心以及亲切温和的态度,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的疑问;鼓励患者讲述自身想法并耐心倾听,通过语言、表情、眼神等方式表达对患者的支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诉求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以针对性地消除负面情绪。(2)认知和生死观教育:通过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让患者保持平稳的心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认知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终末期临床表现症状的缓解方法,对患者的个人选择表示理解和尊重;引导患者理解和客观地接受生死,解除对死亡的恐惧。(3)家庭与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多鼓励患者的家属多陪伴患者,予以患者心理及精神上的支持,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治疗;在与患者沟通、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的条件下通过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其自我满足感、成就感的提升;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尽量满足患者未了的心愿,提升患者心理舒适度,并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使患者的人格尊严得到维护,促使患者能够勇于面对疾病和死亡。
1.3评价指标
        在干预前、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价,其中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提示无焦虑情绪,分值≥50分提示存在焦虑状态,且分值同严重程度呈正比;抑郁自评量表(SDS)以53分为临界值,分值越高于临界值,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体现。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的SAS评分、SDS评分进行比较相差不大(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明显是观察组干预后的分值更低,P<0.05。
        见表1所示:


3讨论
        人们在生命终结前会对家人、生活产生留恋并对死亡存在恐惧感[2],故负面情绪状态十分明显,会进一步降低其治疗依从性,促使病情加重。安宁疗护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可使患者的疼痛感减轻,平静、安详地度过生命最后一个阶段,而如何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安宁疗护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明显的孤独感、失落感、恐惧,另外受到疾病折磨、治疗操作的影响,不适感强烈,且对家庭经济状况存在担忧,故会出现负面情绪;同时对医护人员、家属会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在化疗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抗药情况。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并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较好地证明了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这是因为,通过倾听和支持性心理干预,能够让患者正确宣泄负面情绪,针对性地调整其心理状态;通过认知和生死观教育能够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3],正确面对生与死这一自然现象,进而可缓解其负面情绪;家庭与社会支持可让患者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家属的参与和支持是促进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的重要部分,可提升其心理舒适度。
        总而言之,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安宁疗护中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胡茜.安宁疗护对老年肺癌晚期患者不良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0,44(03):421-423.
[2]廖华静.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安宁疗护中的心理状态特征分析及干预策略[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9):144-147.
[3]王华萍,潘丹红,朱华杰,等.安宁疗护中老年终末期患者心理状况特征分析与心理干预效果[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23(03):235-2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