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根喜1 ,王石2
1.内蒙古医科大学 研究生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胆石病是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一种受很多种因素影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可分为无症状胆石病和有症状胆石病,虽然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根治,但对于患者和社会造成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来说不容小觑。本文通过简单梳理胆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了解胆石病发病因素,为普通人群早期展开预防胆石病和加强高危人群相关因素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胆石病;危险因素 ;综述
1.前言
胆石病(Cholelithiasi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上世纪在我国一共开展过两次全国范围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1989年调查显示,患胆石病住院病人占普外科的 10.05% ,1994 年调查显示,医院患胆石病收治率约占普外科的 11.53%[1]。近年来全球胆石病患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据报道在欧洲国家20%的成年人患有胆石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的胆石病发病率高于男性[2]。国际文献的胆石病流行病学大多指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多发于东南亚地区,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以及华东、华北是以胆囊结石为主,(我国胆囊结石占胆石病79.9%)[3],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胆石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国际上胆石病已经确定了几种病因,比如性别、年龄、饮食、肥胖等等。本文对胆石病相关危险因素做一综述。
2. 胆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2.1 性别与年龄
性别和年龄是无法改变的两个危险因素,早在1999年有学者提出女性胆石病发病率为男性的两倍[4],通过尸检方式发现男性胆石病患病率为19.1%,而女性发病率为29%。国内众多研究也明确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是与女性生理因素及激素相关,也有妊娠以及绝经后服用雌激素类药物有关。根据全国的统计资料显示, 成年人的胆石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其高峰年龄是50-59岁,而在北京近年收治胆石病患者年龄多分布在70岁以上,也不排除是因为医学的发展而检出率的增高导致,但足以证明胆石病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2.2 肥胖与饮食
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在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中被常用来做衡量肥胖的指标。BMI ≥25 定义为肥胖,大量研究还表明,超重和肥胖是胆囊结石等胆结石疾病的公认危险因素。以腰臀比衡量的中心性肥胖,在考虑了以BMI衡量的总肥胖率后,与患胆结石的风险独立相关。高中心性肥胖和BMI是代谢状况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如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和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此可能在胆石病的病因中发挥重要作用,男性与肥胖的关系没有女性明显[5],符合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肥胖者常有胆固醇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促进胆结石形成,肥胖患者多伴有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肝脏合成胆固醇,超出分解范围,进一步加重胆固醇饱和状态形成结石。这是因为过度油腻饮食导致饮食结构失去平衡,高蛋白、高胆固醇、高脂肪摄取,会肥胖的同时,也会不利于胆汁的排空,进而堆积形成结石。
2.3 胰岛素抵抗
上文也提到胆固醇性胆结石的形成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由于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诱发因素,故常与胆石症共同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肥胖人群中肝脏的脂肪生成能力比健康人群快,故可导致肝脏胆固醇分泌增多,从而加速结石的形成。也有学者[6]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胰岛素受体缺陷小鼠的胆汁胆固醇分泌增加,胆汁酸合成减少,更容易形成结石。所以日常积极控制空腹血糖,可以有效降低胆石病发病率。
2.4遗传因素
胆石病具有家族遗传性发病的特点,其原因是一定程度上与某基因变异相关。本次回顾了最近所有关于人类胆结石的全基因组和全表型研究,并提供了一份最新的“人类致石基因清单”。最近的研究发现,最大的人群归因风险是由肝脏和肠道胆固醇转运蛋白ABCG5/G8的常见变异(p.D19H)所赋予的。其表达与胆固醇的吸收减少导致形成胆固醇结石,且促使胆汁酸生成形成胆色素结石[7],另一种肝脏磷脂酰胆碱转移酶ABCB4,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导致胆汁中磷脂酰胆碱浓度降低,总体上增加了胆结石疾病、胆囊癌和慢性肝病的风险,而常见的PNPLA3风险变体P.I148M降低了胆结石的风险。
3.总结
随着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油脂、荤腥食物的大量摄入脂肪,导致肥胖,减少运动量等,最终在多种因素下增加胆石病患病率。本文通过对胆石病危险因素的简单梳理,除年龄、性别、遗传性等不可控因素外,其余危险因素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得以控制,所以向全国人民预防胆石病危险因素的观念,以及加强高危人群的防范,变得十分重要。因为无症状胆石病可以非手术治疗,所以引导大家进行健康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减少油腻、荤腥食品的摄取,适量烟酒以及控制内脏脂肪来减少胆石病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祝学光, 张圣道, 黄志强.我国胆石病 10年来的变迁[ J] .中华外科杂志, 1995,33( 11) :652
[2] Aerts,?R. & Penninckx,?F. The burden of gallstone disease in Europe. Aliment. Pharmacol. Ther. 18 (Suppl.?3), 49–53 (2003)
[3] 马向明,董浩,付庆江,曹立瀛.唐山地区胆石病6417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08):937-940.
[4] 庄勋,李立明 . 胆石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9,20(3):181-183.
[5] Hou L, Shu XO, Gao YT, et al.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risk of symptomaticgallstone disease in Chinese women[J]. Ann Epidemiol, 2009,19(5):344-350.
[6] Cortés VA,Barrera F,Nervi F,et al.Pathophysiolog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gallstone diseas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obesity[J].Obes Rev,2020,21(4):e12983.
[7] Koivusalo A,Mutanen A,Nissinen M,et al.Altered bile transporter expression and cholesterol metabolism in children with cholesterol and pigment gallstones[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19,69(2):13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