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虎汤的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1期   作者:杨红杰 张恺
[导读] 本人在临床过程中发现白虎汤应用较广,且疗效可靠
        杨红杰 张恺
        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华亭  744100
        摘 要 本人在临床过程中发现白虎汤应用较广,且疗效可靠,为进一步分析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特点,现将历代医家对本方的论述以及现代医学对本方的认识概述如下。
关键词 白虎汤;历代医家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四药相配,共奏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功,主治阳明经热盛,症见大热、大渴、大汗和脉洪大,功在清热生津,是外感热病气分实热的祖方,疗效可靠。本方可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或非传染性热病,如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流行性脑炎、流行性出血热、大叶性肺炎及高热症等,亦可治疗口腔炎、糖尿病热象明显者,适用于胃火旺盛证,症如:食纳旺盛、易饥渴、口燥咽干、高热、自汗、便秘、面赤,舌黄脉洪大。方中君药生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本草经疏》:石膏禀金水之正,得天地至清至寒之气,故其味辛甘,其气大寒而无毒。阴中之阳,可升可降。入足阳明,手太阴、少阳经气分。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臣药知母,苦寒质润,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2]。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
1 历代医家对白虎汤的论述
1.1 汉唐时期
        本方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说明了白虎汤可以直折阳明气分之热,热去津生则汗自止,共奏清热生津之功。
        唐代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云:“凡积之饮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尤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即是通过嗜酒致消之理,说明内热伤阴之理。
        1.2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学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时刻,这一时期的医家除按仲景条文、方法使用仲景方外,并对仲景方进行补充和化裁,进一步推广。                                                          金代医学家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热甚于内者,以寒下之,热甚于外者,以凉解之,其有中外俱热,内不得泄,外不得发者,非此汤则不能解之也。夏热秋凉,暑暍之气,得秋而止,秋之令曰处暑,是汤以白虎名之,谓能止热也。金朝刘完素《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伤寒之证:头项病疼、腰脊强、身体拘急、恶寒不烦躁、无自汗,或致头面目疼、肌热鼻干,或胸满而喘、手足指末微厥,脉浮数而紧者,邪在表。以上伤寒之证,皆宜麻黄汤以发其汗。伤寒冒风,头目痛,四肢拘倦,比金散。不若通用天水散或双解散之类甚佳,无使药不中病而益加害也。白虎合凉膈散乃调理伤寒之上药,伤风甚妙。”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化裁了仲景的白虎汤,进而推广了白虎汤的思想。


1.3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各个医家对白虎汤的认识更加透彻,例如明代伤寒学家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虎啸谷风冷,凉生酷暑消。神于解秋,莫如白虎。知母石膏辛甘而寒,辛者金之味,寒者金之性,辛甘且寒,得白虎之体焉,甘草粳米,甘平而温,甘取其缓,温取其和,缓而且和,得伏虎之用焉。饮四物成汤,来自虎之嗥啸,阳气者以天地之疾风名也,汤行而虎啸者同气相求也。虎啸而风生者,同声相应也。风生而热解者,物理必至也。抑尝以此合大小青龙真武而论之。四物者,四方之通神也,而以命方,盖谓化裁四时,神妙万世,名义两符,实自然而然者也。方而若此,可谓至矣。”
        如清朝费伯雄《医方论》:“ 同一石膏也,合麻黄用之,则为青龙;合知母用之,则为白虎。一则欲其兴云致雨以解外邪;一则欲期清肃肺胃,涤荡内热,义各有当也。然用此方者,必须审而又审,自汗而渴,脉大有力,数者咸备,方可与之。若一误投,祸不旋踵。盖缘此症为湿热郁蒸,故有汗而烦热不解。既有汗,故不可表,表则阳脱;亦不可下,下则耗阴。惟有大清肺卫之热为正法也。”说明了白虎汤的应用必须审而又审,强调了若一误投,祸不旋踵的危险性。故白虎汤的应用要以高度的辨证为基础。
2 现代医学对白虎汤的认识
        白虎汤中组成中药的药理研究:石膏具有解热作用、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止渴作用、抗病毒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肌肉和外周神经兴奋性的影响、对平滑肌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知母具有解热抗炎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抑制钠泵作用、对βAR-MchoR细胞调控机制的影响、降血糖作用、对激素作用的影响、改善学习记忆作用、抗肿瘤作用、抗溃疡作用;甘草具有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抗病毒作用、皮质激素样作用、镇咳祛痰作用、消化系统作用、解毒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降血脂作用、抗肿瘤作用、保肝作用、抗氧化作用。由此可见现代研究也证明了白虎汤在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3 病案
3.1 黄某,女,50岁。于2018-04-05初诊。自诉近6个月来多食易饥、口干口渴、消瘦,小便次数多,尤其夜间尿频。约4-5次,少气懒言,心烦,出虚汗,动则尤甚,夜寐盗汗,便秘,面色潮红,舌红苔黄燥,脉沉细无力,急查血糖14.21mmol/L,尿糖++,初步诊断为糖尿病。建议患者作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兴奋试验。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中度,中医诊断为消渴(胃火炽盛型)。以白虎汤合参麦散为主方加减:石膏50g,知母、麦冬、川连、五味子、栀子、粳米、菟丝子、内金各12g,红参10g,苍术、甘草各9g,花粉、生山药、生地、黄芪、生龙牡、元参各30g。7剂,水煎服,煎药量500-800ml,早晚饭后1h服,并于饭前30min口服消渴丸8粒/次,3次/d,嘱患者忌食辛辣、甜食,以清淡为佳,不宜过饱,生活有规律,避免精神紧张、劳累。二诊,患者诸症减轻,上方去栀子、花粉,再加黄精20g,何首乌20g,白术12g。续服8剂;三诊,患者症情基本巩固,查空腹血糖为5.20mmol/L,尿糖(-),继续以上方为主,消渴丸量逐渐减少。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各种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血糖、尿糖正常,嘱其每月定期复查空腹血糖。两年来症情稳定。
        此例患者以多食易饥、多饮、多尿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急查血糖14.21mmol/L,尿糖++,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西医学诊断为2型糖尿病中度。病理变化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以养阴增液、润燥清热为大法。患者明显由胃火炽盛、阴虚火旺和气阴两虚引起的。胃火炽盛、腐熟水谷之力则强,故多食易饥、大便干燥;阴虚火旺、虚火灼金而导致口干口渴以及多饮;气阴两虚指肺阴虚和肾气虚而言,肺主治节,肺阴虚使肺的治节功能失职、不能调节水液的输布、运行和代谢,而肾气虚则不能统摄水液代谢而导致尿频等下消症状。方用以白虎汤为主,酌情加以益气增液,滋阴养血和补肾摄尿之品,共奏清热生津,标本兼治的目的。
4 结语
        通过以上对方剂以及药物的分析发现白虎汤可作为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适用于胃火炽盛证,症如:食纳旺盛、易饥渴、口燥咽干、高热、自汗、便秘、面赤,舌黄脉洪大,临床运用较为广泛。但是本人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也见到白虎汤的滥用,导致了病人不必要的变证发生,纵观医家的论述,感慨白虎汤的使用要有一定高度的辨证论治作为基础,方能正确运用,正如清朝费伯雄云:“然用此方者,必须审而又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