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翠兰
鄂尔多斯市第四人民医院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对焦虑情绪、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5月-2020年12月收入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额外给予共情护理,对比两组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社会功能。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数较对照组低(P<0.05),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量表(SSPI)分数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能有效改善焦虑情绪,提高社会功能。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共情护理;社会功能;焦虑情绪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会一直存在精神涣散、淡漠、社会功能减退等临床症状,不仅会让患者产生痛苦,还会加重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1]。临床通常采取药物治疗,但是单纯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要进一步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共情护理首先分辨患者的情绪,然后与其产生一致情感传达给患者,从而引导患者产生积极情绪。为此,本研究为研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5-2020、12收入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女:男=16:19,年龄18-60岁,平均(43.64±2.15)岁。对照组女:男=17:18,年龄18-60岁,平均(43.96±2.04)岁。两组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用药指导、生活护理、心理疏导、健康知识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同对照组基础上再实施共情护理,(1)沟通交流: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引导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在患者倾诉时要认真倾听,可以使用点头、眼神、肢体抚摸等肢体语言回应患者,切实的感受患者心理状态,依照患者具体的护理需求为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换位思考: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结束之后要立足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感同身受的了解患者情绪、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再结合与患者交流时得到的相关信息,个性化的分析患者心理情绪,了解患者最真实、最深层次的情感需求,积极给予相应的情感支持。(3)共情体验:对患者产生共情心理并传达给患者之后,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交流、行为等形式来引导患者思考,让患者对内在感觉、外界事物出现积极评价,慢慢引导患者恢复正常的情绪和社会功能。
1.3观察指标
(1)焦虑情绪改善情况比较,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2]。(2)社会功能比较,采用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量表(SSPI)进行评价,共12个条目,总分0-48分,分数越高社会功能越好[3]。
1.4 统计学处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逐渐加大,使得精神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主动性差、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减退等症状[4]。
本研究得出护理后观察组HAMA分数比对照组低(P<0.05),SSPI分数比对照组高(P<0.05)。共情护理首先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给予认真倾听,并积极给予患者回应,切实体会其心理情绪,从而根据具体的护理需求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沟通结束之后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了解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根本原因,再结合沟通时相关信息来了解患者最深层次的情感需求,给予相应的情感支持[5]。将共情心理传达给患者,通过交流、行为等形式来正确的引导患者,让患者慢慢改善不良情绪,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社会功能,护理效果显著[6]。
综上所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能显著改善焦虑情绪,提高社会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
参考文献
[1]孙连迎,贾焕焕.基于同伴互助学习法的分级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5):946-949.
[2]磨丽莉,潘巧淑,周芳珍,等.运动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17):3067-3070.
[3]许洁,徐瑜,秦露,等.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躯体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1):47-49.
[4]褚丽红,陈文琪,朱海燕,等.团体式多元化艺术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沟通与互动技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105-108.
[5]徐艳玲,李楚泉,陈燕华.运动治疗配合系统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和行为障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4):152-154.
[6]王云仙,姜杨,莫慧娟,等.精神康复群组管理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技能及住院生活质量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20,22(2):231-23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