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炜 张小娜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710100
[摘要]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特点与护理,为预防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梗死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科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年龄20-40岁,其中,男性76例,女性4例,分析其发病原因与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精神社会因素,遗传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术后护理的重要性。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男性多见,诱因明显,发病突然,临床表现典型,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积极预防诱因,可减少心梗发生,加强护理,提高梗死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加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护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学会自我减压,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有利于提高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的生活质量,减少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关键词: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介入术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近几年,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者至少200万,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为高危人群,其发病与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精神社会因素,遗传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关系密切,男性多于女性[1]。本研究利用本医院较为丰富的病源,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及介入术后护理,有利于提高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的生活质量,控制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所选病例均为我科室收治患者共计80例,年龄20-40岁,其中,男性75例,女性5例,所选病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均为第1次发生心肌梗死。
1.2研究方法
1.2.1评估危险因素
对8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既往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否有大量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否存在心血管病家族病史,以及发病前1周是否存在疲劳、思想压力过大等因素。体重指数BMI≥25为肥胖,平均饮酒量>150g,超过5年为酗酒,平均吸烟量≥20支/d,超过5年者为大量吸烟[2]。
1.2.2 病史采集
发病时的临床表现,胸痛症状是否典型,伴随症状,治疗效果。记录80例患者的造影结果,造影结果采用Judkins法,记录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回旋支等各段血管的显影情况,血管狭窄≥50为阳性,按病变累计血管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2支)[3]。
1.2.3 术后护理要点
除做好常规的护理外,针对青年患者的特殊性,及时与其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加强健康教育,可大大提高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的生活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从表2-1分析得出,80例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多存在明显的病因及诱因,大多数患者可同时伴有多种诱因及病因。
2.2 病史特点
本组病例均为发病突然,胸痛症状典型者72例(90%),首次发病即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者76例(95%),住院期间出现心律失常者8例(10%),心力衰竭者6例(6%),心源性休克者3例(3%),均经积极治疗及抢救后好转出院,本组无死亡病例。
2.3 术后护理
针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殊性,要做好特殊护理,尤其要加强心理护理。青年患者正处于工作学习的最佳年龄,责任重大、负担最重,尤其是男性承受的家庭、社会压力较女性大,由于疾病的突发性及凶险性,患者往往表现出紧张、恐惧心理,多数患者入院后即做急诊介入手术开通血管及植入支架,对于手术的风险及预后也心存焦虑,也有少数患者不愿接受现实,一味逃避,拒绝手术及治疗等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医护人员应从介入手术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术后的生活质量、社会回归等方面对患者做好思想沟通工作,使患者接受现实,勇于承担,解除思想顾虑[4]。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恢复良好,加强健康教育,控制病因及诱因也是重中之重,指导患者除常规复查及按时吃药外,要控制体重,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原发病,戒烟酒,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疲劳,学会自我减压等,可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的激烈,工作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体重超标、大量吸烟酗酒、未积极治疗高血压等原发病,使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研究显示,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这可能与男女激素水平及女性患者酗酒吸烟率低等因素有关。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急,病程单一,血管病变简单,并发症少,这可能与青年患者病程短,心功能良好有关。
青年患者多数突然发病而急诊入院,角色的突然转变使患者不能适应,在治疗护理的同时,医护人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使患者尽快适应角色变化,克服紧张恐惧等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忽视,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避免病因及诱因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4 结论
4.1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学会自我减压,积极治疗高血压等原发病,可大大减少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5]。
4.2 加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注重健康教育,可提高青年患者的
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 王燕.急性心肌梗死年轻化的病因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1(9):343-344。
[2] 高明峰.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26例相关因素分析[J].工企医刊.2010,23(6): 10-11。
[3] 彭继仁,葛萱.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14.9.16(9):1408-1409。
[4]Jamil G,Jamil M,Alkhazraji H,et al.Risk factor assessment of young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J].Am J Cardio -vasc Dis,2013,3( 3) : 170 - 174.
[5]任 洁,赵 冬,重视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 8) : 691 - 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