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伤口疼痛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1期   作者:王倩
[导读] 目的研究针对伤口相关性疼痛病人采取慢性伤口综合护理模式的价值
        王倩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   271200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伤口相关性疼痛病人采取慢性伤口综合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于2018年06月~2019年10月纳入86例存在伤口相关性疼痛的患者开展研究。依据抛硬币法随机选出43例予以常规护理(A组),另外43例在A组基础上实施慢性伤口综合护理模式(B组),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B组经过干预后,病人VAS、HAMA评分,伤口面积缩小率及各项护理满意得分均优于A组(P<0.05)。结论针对伤口相关性疼痛病人采取慢性伤口综合护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伤口综合护理模式;伤口相关性疼痛;疼痛评分
        伤口相关性疼痛(WRP)通常指与开放性伤口存在直接关联的不愉快经历或者有害症状[1]。其主要发生于存在慢性伤口(例如压疮、糖尿病足溃疡、下肢静脉溃疡等)的病人中,这些慢性伤口由于难以愈合,需要定期进行换药,而换药过程中可产生疼痛。疼痛属于人体主观感受,且伴随现存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还会使得病人机体产生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进而容易引发不良后果,严重甚至导致临床医疗工作无法正常进展[2]。因此及时缓解疼痛、促使伤口快速愈合能够显著减轻病人痛苦。故本研究将慢性伤口综合护理模式实施于伤口相关性疼痛病人护理工作中,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深入探讨,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06月~2019年10月纳入86例存在伤口相关性疼痛的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n=43),A组男女比例为23:20,年龄为35~78岁,均值为(56.54±4.27)岁;B组男女比例为24:19,年龄为36~77岁,均值为(56.48±4.32)岁,以上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
        A组常规对伤口予以换药、包扎等处理,B组(1)健康宣教治疗开展期间,护士应当对病人实际疼痛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并积极开展伤口相关性疼痛相关知识小课堂,邀请病人加强及其家属踊跃参与,详细讲解疼痛发生机制、具体镇痛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势与弊端等内容,注意言语通俗易懂,努力提升病人认知水平;(2)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与病人交流,及时发现其心理变化,并予以心理安慰及适当鼓励,帮助病人克服疼痛;通过交谈病人感兴趣话题、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从而缓解其因剧烈疼痛感而产生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邀请成功缓解疼痛的病友分享经验,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疼痛的信心。(3)伤口处理积极使用无创敷料,必要情况下可使用表皮生长因子等药物促使伤口尽快愈合。(4)用药干预每位病人均于术后实施疼痛等级划分,并依据划分结果制定个体化针对性镇痛用药方案,确保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其中针对一级痛感病人,主要采取非甾体类镇痛药物,针对二级痛感病人,主要在一级镇痛用药方案基础上采取弱阿片类镇痛药物(注意为间断式应用),针对三级痛感病人,主要在一级镇痛用药方案基础上采取弱阿片类镇痛药物(非间断式)。
        1.3观察指标
        (1)疼痛症状与不良情绪缓解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病人进行评估,分值越大,病人疼痛及焦虑心理状态越严重[3]。(2)伤口愈合情况对伤口的长与宽直接进行测量并计算面积,(初诊伤口面积-当前伤口面积)/初诊伤口面积=伤口面积缩小率[4]。(3)护理满意情况调查表为我院自制,总分100分,内容包括技术水准、舒适环境、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4方面,各项满分25分,分值越大表示病人越满意。
        1.4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疼痛及心理状况
        A组干预前VAS评分为(6.95±1.31)分、HAMA评分为(58.65±4.21)分,B组为(6.82±1.26)分、(59.02±4.37)分,组间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t=0.469,0.400,P>0.05);B组经过干预后,病人VAS及HAMA评分分别为(2.43±0.62)分、(36.85±2.63)分,均显著低于A组的(3.54±0.95)分、(43.27±3.48)分(t=6.416,9.651,P<0.05)。
        2.2伤口愈合情况
        两组护理干预后,B组病人于第4周及第6周观察的伤口面积缩小率分别为(33.91±14.62)%、(40.12±5.37)%、,显著高于A组(23.45±12.51)%、(36.65±7.21)%(t=3.565,2.531,P<0.05)。
        2.3护理满意评分
        B组病人对护士技术水准满意评分(23.59±1.27)分、舒适环境(23.82±1.04)分、心理干预(22.92±2.01)分及健康教育(22.23±1.87)分,均优于A组(19.36±2.39)分、(18.26±2.18)分、(17.89±3.47)分、(18.15±2.25)分(t=10.249,15.095,8.225,9.145,P<0.05)。
        3讨论
        有相关报道指出,病人在实施敷料揭开、清洗伤口以及将坏死组织清除过程中因伤口遭受刺激而出现疼痛症状[5]。疼痛不仅可引起病人机体强烈不适感,以血压上升、呼吸频率及心率加快、出汗为主要表现;还容易引发其紧张、恐惧及烦躁等不良情绪,从而对伤口愈合产生负面影响[6]。既往实施的常规护理未能及时发现病人负面情绪与采取心理干预,因此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模式显得尤为必要。慢性伤口综合护理模式通过准确判断疼痛原因、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可以有效缓解病人负面情绪;通过向病人普及四肢创伤骨折所引起的急性疼痛相关知识,能够促使病人治疗依从性提高,从而有利于疼痛症状缓解;针对性镇痛用药干预还可以帮助病人科学止痛,避免因不合理用药而出现诸多不良反应。根据吴玲等人报告显示[7],慢性伤口综合护理模式在下肢静脉溃疡病人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其疼痛症状,促进伤口愈合。研究中,B组经过干预后,病人VAS、HAMA评分,伤口面积缩小率及各项护理满意得分均优于A组(P<0.05),进一步证实慢性伤口综合护理模式运用于伤口相关性疼痛病人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综上所述,针对伤口相关性疼痛病人选择慢性伤口综合护理模式实施干预,能够显著缓解病人疼痛感以及焦虑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且有利于伤口快速愈合,从而提升护理满意情况。
        参考文献
        [1]陈奖国,杨明莹,李斗艳,等.伤口相关性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3):14-16.
        [2]梁静,陈卓,王静.综合性评估与干预对糖尿病慢性伤口感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伤口愈合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8,21(5):522-526.
        [3]刘友丽,王菲,杜爱,等.可视化宣教缓解断指再植患者伤口换药疼痛的效果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8,24(7):670-672.
        [4]石振宇,丁新红,陈岩.疼痛评估测量工具对门诊伤口换药患者的同时效度和偏好性[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23):3962-3964.
        [5]刘群兰,钟冰冰,赵朱云.PRP技术联合综合护理模式在慢性伤口患者愈合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4):94-96.
         [6]胡洋.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慢性感染伤口愈合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8):2221-2222.
        [7]吴玲,范英华,张莉莉,等.慢性伤口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改善伤口相关性疼痛的临床研究[J].护理学,2015,4(02):23-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