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敬
山东省立医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 通过阅读历年来国内外重大疫情相关文献,总结一线护理人员尤其是女性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总结了一些干预及调试的方法,供一线女性护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女性护理人员;心理干预及调试
Novel Coronavirus Treatment of First-line Female Nurse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Debugging
Abstract Objective: By reading the literatures related to major epidemic diseases at home and abroad over the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nurses, especially women, and summarizes some methods of intervention and debugging, for the reference of nurses.
Key words: novel coronavirus;female nurse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debugging
前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而造成人类对大自然的无度索取,以及为满足人们的口舌之欲,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不仅引起一些传染病死灰复燃,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病原体,引发重大疫情。例如,2003年中国的SARS,2014年西非大规模爆发的Ebola,2015年韩国的MERS疫情。一般而言,危机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出乎人们意料、突然发生的事件,如地震、洪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个体所处的紧急状态【1】。出现重大疫情后首当其冲的是医护人员。奋战在这些高传染性、高死亡率的传染病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不仅身体上经受着繁重工作任务的压力,心理上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1 新型冠状病毒一线女性护理人员常见的心理危机
这次爆发于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它进化的几近完美,发生于2019年底,爆发于2020年初:传染性强,强于SARS病毒;潜伏期跨度长,3—14天,个别甚至达27天,潜伏期就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还有一部分无症状带毒者,虽然本身没有症状,但一样具有传染性,成为隐性感染者。心理危机,可以是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内心矛盾冲突激烈难以解决,也可以是精神近乎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是出现了心理障碍。抗击以武汉为主战场重大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面对陌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繁琐的防护流程、繁重的工作任务,不免会产生心里应激障碍和各种心理危机。心理学家G.Caplan【2】认为,每个人都通过不懈的努力来维持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和协调以达到内心的稳定,当重大事件突然发生使人感觉到难以应付、难以控制时,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乱,内心的紧张焦虑逐渐累积,从而出现无所适从,甚或思维和行为的混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状态。
1.1自动导航模式
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任务常常会使护理人员陷入自动导航模式的工作状态。现例举两个场景解释一下什么是自动导航模式。
场景一:护士为某位患者测血压时,同时想到:1床的病人住了这么久病情还没有好转;3床的病人昨天已见好转,今天病情又恶化。我真是太没用了。
场景二:做着加药工作时,同时想到:2床的病人该做雾化治疗了;5床的病人要吸痰了。
在自动导航模式的工作状态下,护士可能会在熟练完成一项项护理操作的同时脑海里还不由自主地思索着其他的事情。这些事情有可能是已经发生的无法改变的,比如病人的病情恶化、同事的感染,有可能是未来的、不确定的,比如疫情的发展、病人的康复情况,也有可能是接下来要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自动导航模式的工作状态久了就会出现身心俱疲、容易发生错误。
1.2恐惧、抑郁、强迫
灾难,是自然的或人为的严重损害,造成对生命的重大伤害,是一种大规模的超出个体及团体的应对能力,对人们的心理带来严重创伤。这次波及全球范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爆发或是大流行,对人类来说无异于一场空前的大灾难。人们面对灾难便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的改变,影响人们的健康及生活。奋战在中国疫情的一线人员,尤其是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人员,她们的工作本来就是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中难度最大、技术最高的,而层层的防护会带来工作上极大的不便,同时又要保证工作的质量,所以工作强度会大大的增加。许多护理人员尤其是女性会出现身体疲劳过度的反应如血尿等。为防止感染新冠病毒而进行的一遍遍消毒,长时间不能满足身体对水、休息、排泄等的各种生理需求,极易引起身体的一些不良反应,进而影响到心理,会产生行为的强化,心理上的焦虑。
SCL-90是国际通用的量表,对护士的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进行自评。赵素梅【3】对北京市SARS一线的护士进行SCL-90调查,总均分35.39,明显高于常模(P<0.01)。
杜娟【4】利用SCL-90量表对解放军第123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显示:疫情组护理人员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惧等因子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参加疫情处置对护理人员来说是一项陌生的工作,会出现一些心理应激障碍,表现为过度防护、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要及时的进行调整,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及质量,进而对护理人员造成更大的心理创伤。刘景红等【5】对SARS疫情期间军队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医护人员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4因子评分均增高,其中抑郁因子分值明显增高;2、女性护士的躯体化、抑郁两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人。出现第二种结果的可能原因:由于各种诊疗操作都是由护士完成,所以护士直接接触确诊或疑似病例的频次比医生要高,时间也长;加之女性的心思细腻,牵绊的事情多,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2针对女性护理人员采取的心理干预及调试方法:
2.1正念训练
正念,就是要帮助护理人员脱离习惯性的“自动导航式工作状态”。尝试着把注意力放在每时每刻自己所做的护理操作上,即学会用“存在模式”去工作。例如输液操作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感受:输液器调节阀转动时手的感觉;液体流过输液管时的温度;液体滴下的速度。在“存在模式”下,护理人员在做每一项操作的同时,大脑的思维和想法也都停留在这项操作上,感受着忙碌的双手,以及熟悉的操作,不会因为想到过去无法弥补的事情而感到沮丧,也不会因为总是考虑着接下来要做的众多工作任务而感到焦虑。只是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做好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这样既可以使护理人员远离“自动导航”带来的各种想法和情绪的困扰,又保证了每一项工作的高效、准确,以增进护理人员自身以及患者的安全。
2.2获取新型冠状病毒的有关知识和防护知识
汪萍【1】对小汤山医院SARS治疗一线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8.56%的人渴望“获取信息”。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其基因特征与SARSr-G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病毒传染性强于SARS,对一线护理人员来说是从未见过的病原体。面对高传染性、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病毒,心理上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多数人都会渴望获取相关的信息,包括病毒的致病机理、如何有效防护、疫情的进展等。例如,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俗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认识、了解这种病毒,才会做到有效防护、减轻惧怕感染的心理压力。
随着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中国作为成功应对疫情的经验国家,又开始将有着丰富重大疫情处置经验和临床经验的优秀医护人员派往疫情严重的国家。跨地域文化、跨语言的海外工作无疑给他们带来更大的难度。晏玲【6】对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军人进行了研究,医生、护士的强迫、抑郁、焦虑得分呈显著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海外任务后期最低。集结期,军人处于应急期,缺乏对此次行动任务的了解。不确定性的突发事件会使他们产生紧张和焦虑,甚至是对高危险任务的恐惧情绪。所以他们需要获取有关埃博拉病毒和利比里亚具体真实的信息,才能安抚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2.3建立应急系统
我们虽然有抗击非典的经验,但当时的一线人员基本退居二线或已经退休。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来自全国各大医院,在同一护理单元工作的人员来自不同医院甚至不同地市。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同事,会给本来紧张的心理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但是疫情的严峻形势不会给护理人员太多时间,时间在和生命赛跑。吸取2003年应对SARS疫情的经验与教训,紧急建立应急指挥系统,统一部署、统一指挥,迅速走上正常轨道,有效应对疫情中的各种突发状况【7】。
2.4心理危机干预时机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及时采用各种医疗手段、心理学方法及其他相关措施介入个体或群体所发生的心理危机中,帮助其恢复心理平衡状态的过程。以上所提的自动导航模式、恐惧、焦虑、抑郁、强迫等都属于心理危机状态。汪萍【1】基于SARS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分析及中国国情,并根据危机发展三阶段理论: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认为在心理危机前干预最为有效,采取“预防性危机干预模式”。建立一套以预防为主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实施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变被动为主动,将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居安思危,从而预防危机的爆发。
参考文献
[1]汪萍.SARS治疗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危机干预模式构建的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5.
[2] Greald.Caplan.The Principlesof Preventive Psychiatry[M].NewYork:Basic Book,1964:26-38.
[3]赵素梅,陈立红,封锦芳,张翼.非典期间一线护士的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现代护理,2004,10(6):497-499.
[4]杜娟,焉艳,丁体龙,陈婷婷.参加突发疫情处置护理人员心理状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7):49-51.
[5]刘景红,王卫,高文斌等.SARS流行期间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4,18(2):220-222.
[6]晏玲.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健康的追踪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5.
[7]王桂云.应对突发疫情全面提高护理质量[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4,12(3):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