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1期   作者:王芳 任红 杨棋
[导读]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影响

        王芳   任红   杨棋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900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各个时间段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3月,选取的研究对象是这个阶段内我院收治的70例肺心病患者,按照干预患者焦虑抑郁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加之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针对肺心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心理护理干预,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其心理状态得到极大的改善,因此这种方法可以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关键词:肺心病;心理护理干预;抑郁;焦虑;主要影响
前言
        肺心病主要是由于肺、胸膜、胸廓以及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损害。可能引起肺心病的基础疾病包括:慢支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胸廓或胸膜畸形、尘肺、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该病症状与其基础疾病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如果患者的症状相对来说比较轻,主要体现为一定程度的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例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发展到非代偿期,还会出现下肢水肿、腹腔积液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患者患病之后因为病程比较长,而且疾病症状反复不定,有众多复杂影响因素,因此在内心层面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相关方面的负面心理情绪,更有甚者,可能出现严重心理问题,而此类情况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后续的康复工作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着重做好基础护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有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然后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治疗依从性,进而为其及早恢复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3月接收的70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该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和治疗效果。现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时间段是2020年1月到2021年3月,所涉及的研究对象人数有70例,是我院在此阶段接收的70例肺心病患者,患者中有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在39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3.45岁,平均年龄为(57.64±4.61)岁。结合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5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没有看出显著的差异,P值大于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针对该组患者而言,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进行口头健康教育,常规体检,对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并作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
        在针对该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具体的操作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与患者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确立系统完善的心理护理干预计划,在接收患者的时候要与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然后充分把握患者的心理情况以及心理问题等等,做好心理评级工作,结合具体的评级结果,确立系统完善的护理计划和规范方案,结合具体的计划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其次,要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在实际的护理计划推进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情况和负面情绪进行充分的了解,进一步树立起治疗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通过治疗成功的案例进行讲解的模式,让患者有足够的信心,并且指导患者正确的面对疾病,更充分地掌握相关的疾病内容,对于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注意事项,以及要点内容要充分掌握,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落实,以此消除其负面心理情绪,有相对应的勇气和自信。第三,充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走出疾病认知误区。

要通过健康教育的模式,使患者对疑难问题或者内心的困惑得到相对应的解答,对其心理问题以及焦虑、紧张、抑郁等相关方面的因素深入分析,行之有效的应对和干预,以此使患者更有效的解决各方面的心理问题,并且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更有效的解决相关内容,并且在内心层面豁然开朗,有更加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程度,从而为其治疗总有效率和负面情绪的有效缓解提供必要的保障。第四,在整体的心理护理过程中,要确保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耐心细致的说话方式,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相关对应的沟通,使其负面情绪得到充分的缓解,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和了解水平。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有效通过交流分享会的形式,使相关人员分享自身的经验。同时也可以举办专家讲座,对于各类知识和相应的心理护理调节等内容进行讲解,使患者更有效的融入进来,进而为其护理满意度和焦虑、抑郁缓解程度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
1.3 观察指标
        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采用SPSS26.0软件开展数据分析,其中心理状态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n/%表示),若差异呈P<0.05,表示相关数据的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65±1.34、5.34±1.52以及94.29%,对照组分别为8.29±1.45、8.28±1.38以及82.86%,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要有极大的缓解,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
3 讨论
        肺心病多由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发,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病程十分漫长,而且很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等等,所以对于患者的生理心理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长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抵抗心理,甚至会抵触治疗,存在焦虑,抑郁,依从性差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而此类心理状况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会造成严重的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有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全面系统的规范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案,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程度,同时改善负性的情绪,有治疗的信心和勇气,进而为实际的护理和康复提供必要的支持。按照循证医学的观点,在针对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充分做好心理健康和具体方面的干预同等重要,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方式,使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更有效的配合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同时对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调整,以此维持更加良好的身心健康形态。在心理护理干预中,要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确保患者对于自身的疾病有相对应的认知,进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要确保护理人员具备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要和患者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言语亲切,态度柔和,亲切自然,在自我专业技能,业务素养方面显著提升,使其感到自己的活动是在护士的监护下进行的,绝对安全。从结果可以看出,针对肺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患者所呈现出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抑郁情况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也充分的体现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更加良好的作用和价值。
4结论
        从上文的研究中能够充分明确,在护理肺心病患者的过程中,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础,进一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呈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改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秦侠,陈若陵,马岁岁,等.老年抑郁症与社会支持和躯体疾病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20,23(10):1185-1186.
[2]王东林,林文娟.细胞因子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33(9):572-574.
[3]金冬梅.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2):143-144.
[4]陶丽.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老年肺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饮食保健,2020,4(4):221-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