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1期   作者:罗琎 覃一珏
[导读] 伴随着目前人们生活以及工作节奏的加快

        罗琎  覃一珏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伴随着目前人们生活以及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伴有失眠的问题,这时亚健康状态的开始,从而导致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也逐渐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以期对临床治疗中进行指导,为中医治疗失眠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路。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失眠;综述

        在中医学当中失眠属于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范畴,在当代医学当中认为失眠是对于睡眠时间或者睡眠质量并无法满足或者影响白天正常生活的一种主管体验。在中医学中有资料表示,一夕不卧,百日不复。由此可见睡眠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伴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在不断的加重,失眠的发生率也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进而使得人们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通过药物治疗失眠,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非常有必要。在当代医学中往往采用镇静安眠类药物治疗失眠,但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依赖性以及成瘾性[1]。中医治疗失眠的优势较为突出,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并且治疗的手段多样化,具有确切的疗效,目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综述如下所示:
1 病因病机
        有历代医家认为失眠大多是因为七情内伤所致,其病位在心,并且和肝、脾、肾有密切的关系。其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根据《黄帝内经》作为指导,失眠大多是因为阴液亏虚,无法敛阳,或者阳气过旺,阴不制阳,或者外邪阻碍交通所致。而在《灵枢·大惑论》当中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会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所以目不瞑。在清·陈士铎在其《辨证录》指出不寐门,从脏腑论不寐的原因,一方面是考虑到心肾问题,提出心肾相交是确保正常睡眠的条件。另一方面是考虑肝胆,指出肝虚邪扰、胆虚气怯可致不寐。翟振兴指出不寐主要是属于中医的神志疾病,心脑共主神明,因此治疗不寐当心脑同治,进而调整脏腑气血,安神定志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不同医家对于失眠有着不同的认识,并且在长期的临床时间当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辨证体系,于此同时也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路[2]。
2 辩证分型
        在《中医内科学》当中将不寐划分成为了5种证型,主要分为了肝火扰心型、痰热扰心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心胆气虚型。施今墨根据失眠的主要临床症状,根据病因来看,将不寐的辩治分为了10种证型,其中分别为心肾不交型、血不上荣型、脑肾不足型、心阳亢盛型、阴虚失养型、阳虚阴抑型、胃气失和型、胆虚邪扰型、肝经受病型、瘀血内阻型。

裘昌林主要从失眠强调从整体着手,找出病因,准确定性,辨清虚实,将失眠划分为9种证型,其中有心胆气虚型、心脾两虚型胃虚证,食积胃气不和型、心火亢盛型、痰热扰心型、肝郁气滞型、肝胆湿热型为实证,心肾不交型、阴虚火旺型为虚实夹杂证。
3 治疗方式
        失眠主要是在正虚、邪胜两个方面。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遵循补充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总则。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指出,对于失眠采用中医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较为常见的中医治疗方式主要有中药内服以及外用,其中外用主要包含推拿、火罐、针灸、耳穴、压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等,通过多个环节以及多个途径的改善失眠患者的症状以及睡眠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提倡心理疗法,对于辅助失眠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中药内服
        我国中医学者张成良表示采用益肾安寐汤对失眠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其中药房主要包含了熟地黄、女贞子、黄精、淫羊藿、酸枣仁、龙骨、牡蛎、五味子、白芍、甘松、佛手等药物,并且观察组的患者其主要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学者齐盛等血症通过自拟疏肝养心安神汤进行治疗失眠,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5.71%,能够体现出疏肝养心安神的功效,符合失眠的病机,效果较为显著。其中药方当中主要包含有柴胡、白芍、枳壳、甘草片、酸枣仁、柏子仁、郁金、当归、石菖蒲、远志、茯神、合欢花等中药材[3]。
3.2 中医外用
        学者刘幸使用中医推拿点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8.0%,指出推拿可以促进心脾两虚型患者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学者龙彬采用平衡火罐进行治疗失眠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2.0%,表示平衡火罐能够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促进阴阳平衡,对于失眠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操作方式简单。
4 结论
        目前,对于失眠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进行治疗的方式也较为多样化,治疗效果显著,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体现辨证论治,进而实现个体化治疗,同时治疗的费用较低,副作用较小,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但是经过查阅资料,对于该方面的研究还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以及临床疗效评价,并且大多数的研究只是关注临床疗效的观察,但是其对于内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明确,因此还需要加强中医治疗失眠的基础、实验以及临床研究工作,建立起中医特色的失眠诊疗体系。
参考文献
[1]曾家燕. 中医药治疗失眠概况[J]. 光明中医,2020,35(12):1942-1945.
[2]张娟,辛效毅,全福英. 失眠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20,38(02):127-128.
[3]周润津,林兴栋. 中医药辨证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A].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2019:1.


课题:颈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性失眠的临床研究(广西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专项GZSY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