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及对缓解不良情绪的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2期6月   作者:吕翠 弭宪秀
[导读] 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价值。方法:从我院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认知行为干预,对比效果。
        吕翠  弭宪秀
        泰安市中心医院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价值。方法:从我院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认知行为干预,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SDS和SAS评分更低,认知行为依从率更高,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认知行为依从度。
        【关键字】: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不良情绪
        前言: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疾病,发病机制是由脂代谢紊乱造成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进而形成斑块,造成血管腔异常狭窄、血流受阻,进而引起心肌组织出现缺血及缺氧等现象[1]。患者多见于中年男性患者,且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冠心病需长期治疗,患者存在焦虑、不安及恐惧等情绪,且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度,心理因素和习惯影响患者认知行为,进而影响疾病的控制效果[2]。本文从我院就诊10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认知行为干预,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0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就诊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性为28例,女性为22例;年龄均值(61.75±3.12)岁。对照组男性为29例,女性为21例,年龄均值(61.98±3.52)岁。两组患者资料对比,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关于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接受过心脏治疗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病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及运动指导。
        1.2.2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构建认知行为小组,成员由护士长、资深护士及专科医生构成,同时对小组成员针对认知行为进行培训,直至合格后,方可上岗开展认知行为干预护理。
        ②评估患者认知行为,入院后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基础情况以及对疾病的认知,在日常护理中观察患者行为表现、情绪。进而对患者认知行为进行综合评估并记录。
        ③重塑认知:根据患者目前认知水平,制定有针对性重塑认知计划。通过讲解、发放手册、播放视频和音频,不断强化患者认知。为患者建立疾病的正确认知,纠正错误认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且评估正确的认知行为对预后效果的重要性。根据情况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提升患者对于认知行为的认可度,加强认知。有部分患者由于对手术治疗认知不足,产生恐惧心理,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介入手术治疗知识,缓解患者恐惧心理。
        ④行为训练:借助患者行为训练消除不良情绪,控制病情发展。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患者处于安静空间,保持舒适体位、放松全身、闭目养神。患者保持平躺姿势,将手放在腹部,深吸气,慢慢呼吸,用手感受腹部的起伏。根据患者日常喜好、疾病情况及个性,选择适合音乐,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放松身心,冥想,调整情绪。指导患者日常进行有氧训练,参加集体活动,根据其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提高参与性,且简便易学。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焦虑情绪,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4]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分数与抑郁或者焦虑程度呈正比。
        ②对比认知行为依从性。完全依从:日常行为活动遵医嘱;部分依从:在监督下日常行为活动遵医嘱;不依从:未达到以上标准。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统计学分析,卡方检验比较,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情绪评分
        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SDS和SAS评分更低,p<0.05,见表1。
        表1 SDS和SAS评分比较(±S,分)

        3.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心肌出现缺氧或缺血而发生的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常规护理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5]。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系统性护理模式,从患者对疾病认知、消极情绪,行为训练等多方面实施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对疾病认知,提高临床护理的配合度,强化认知,提高行为训练的依从性,有效改善病情,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SDS和SAS评分更低,认知行为依从率更高,P<0.05。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应用冠心病可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强化认知,提升行为的执行度,有助改善病情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朝晖,麦爱欢,徐穗莲,等. 认知行为配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冠心病PCI术后遵医行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4):10-13.
        [2]陈烨,朱晓燕,刘洪珍,等. 团体咨询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情绪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64-70.
        [3]?嵇珊珊,卢芳芳,贾媛媛.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及健康生活相关行为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7):180-184.?
        [4]冷娜. 健康教育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3):233-234.
        [5]韩艳秋,LIANYUNGANG AFFILIATED HOSPIT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 冠心病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8(36):194-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