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2期   作者: 郑春
[导读] 分析研判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某院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
         郑春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平阳医院 325400
        摘  要:目的:分析研判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某院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0例,实验组选用超声引导实施、参照组选用盲探法实施。观察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单从麻醉操作时间上看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4.2±0.3)相较参照组(9.6±1.1)少一倍,与参照组比整体麻醉效果较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6%)低于参照组(16%)。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手术中应用成效良好,见效时间快,麻醉效果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产生概率,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

引言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当前临床手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以麻醉药物注入患者的臂丛神经干周边的形式,通过阻断神经的电信号传送,进而使被阻滞部位以下的感觉与神经功能消失。但其麻醉效果也受麻醉医师、患者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患者在麻醉过程中面临意外发生的危险,轻则麻醉效果减轻造成痛苦,重则麻醉失败或引起并发症。而随着超声技术陆续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应用,其有利于准确引导麻醉,更好地完成阻滞过程。本研究将深入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现将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出某院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0例,实验组选用超声引导实施、参照组选用盲探法实施。实验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范围在22至65周岁,均龄(46.25±9.52)周岁,参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范围在20至63周岁,均龄(45.98±10.39)周岁。所有患者均无麻醉过敏反应,在了解详细情况后签署相关协议文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情况等数据,发现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1.2.1参照组
传统盲探法操作:在斜角肌找准位置后,右手持穿刺针刺入皮肤,略微推进待到出现异物感或有横突触感时采取回抽操作,在发现无血液或脑脊液后,注入局麻药物。
1.2.2实验组
超声引导操作:使用无菌手套包裹超声探头,沿着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扫描,找到被高回声环绕的目标神经后,根据超声显像刺入穿刺针,注入局麻药物,结合药物扩散概况对针尖位置进行动态微调,确保药物尽可能覆盖目标神经,待药物完全覆盖后取出穿刺针。
1.3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以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比较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主。
1.4评价标准
麻醉起效时间以注入药物后到痛觉消退的时间为准;麻醉效果依据院内麻醉科标准划分为四个评级。Ⅰ级:麻醉效果完善,手术顺利且患者无疼痛反应。Ⅱ级:麻醉效果欠佳,手术过程中有轻微疼痛表现,需借助镇痛药物进行手术。Ⅲ级:麻醉效果不完全,手术过程伴随显著疼痛,借助镇痛药物勉强进行手术。Ⅳ级:需另行使用麻醉方法方可进行手术。
1.5统计学分析
本文将收集到的患者相关临床数据借助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在节省人工计算成本的同时提升计算精确性与工作效率。用t进行检验,以(x?±s)表示计量单位。用χ2进行检验,以概率%表示计数率。若P<0.05,则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操作、起效时间对比
单从麻醉操作时间上看,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4.2±0.3)相较参照组(9.6±1.1)少一倍(P<0.05),表明超声引导下麻醉见效时间快,详细数据见表1。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在经过数据收集统计后,发现实验组(6%)相较于参照组(16%)明显略低,表明超声引导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n(%)]


三、讨论
    传统的盲探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因人为因素而出现降低麻醉效果、产生并发症的情况。而超声技术的发展为麻醉操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其可视化以及实时观察图像的特点能够帮助医师精准实施麻醉,从而实现麻醉效果的提升。
从研究结果看,实验组麻醉效果整体上要优于参照组。其中从麻醉起效时间来看,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比参照组快约一倍,说明超声引导下的麻醉能够快速产生作用,减少患者的痛苦;从麻醉效果上看,实验组整体麻醉效果优于参照组,说明超声引导技术有助于精准定位目标神经,提升麻醉效果;从最终结果来看,经超声引导进行麻醉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盲探麻醉的患者,足以证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使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大幅降低,确保手术得以安全顺利进行。而麻醉操作时间受麻醉医师主观操作与患者自身因素影响,两组患者未能产生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麻醉方法在临床手术中见效时间快,麻醉效果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产生概率,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蕾.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20):202.
[2]李安满, 黄庆锋, 蔡云亮.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40例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A0):81+84.
[3]卜祥梅, 王波, 王耀岐.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 2015, 000(003):103-104.
[4]曾涛.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