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2期   作者:韩春丽、娄家玮、白娅茗
[导读] 研究护理干预在溶血性贫血中的效果
        韩春丽、娄家玮、白娅茗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辽宁大连  116001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溶血性贫血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溶血性贫血患者34例,均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SAS及SDS评分;对护理的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患者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为82.35%高于干预前的50.00%,P<0.05;干预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7.06%;经干预,患者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例轻微发热、1例皮疹、1例轻微头痛。结论:对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减轻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溶血性贫血;护理;并发症
溶血性贫血(HA)是一种特殊的贫血症,是指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功能的一组综合征。若溶血发生骨髓造血功能且可以代偿时,不会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病。临床上治疗溶血性贫血可根据病情个体化进行处理,消除诱因,若是药物引起,停药后即可缓解;若感染的给以积极抗感染治疗。药物治疗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雄性激素,还有手术治疗、输血治疗等。此病由于需要持续性治疗,加之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不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预后。因此,在有效治疗的同时,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本文就综合护理应用在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34例溶血性贫血患者,均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包括男17例,女17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6.45±4.82)岁。血常规检查Hb33-36g/L,RBC(1.17-1.42)×109/L,抗人血蛋白试验为阳性。所有患者经积极地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贫血症状均已改善,Hb回升,住院时间15-28d,出院时精神状态良好,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饮食状况良好。
        1.2方法
对这34例患者均实施综合性护理,具体内容:(1)健康教育: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低,对治疗效果有所疑虑,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告知诱发因素以及治疗的安全性、必要性和有效率。(2)对症支持:患者若有急性肾衰时,需绝对卧床休息,每日记录患者体重、水电解质、血象、肌酐及尿素氮水平,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给予低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减轻肾脏负担,促进血红蛋白排泄。用热水袋盖上棉布,放置腰两侧,促进肾血管扩张,改善肾缺氧状,(3)病情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精神状况及贫血进展状况、黄疸及黄疸程度、尿量颜色及性质和量等,及时了解患者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四肢酸痛等症状,遵医嘱进行交配型洗涤红细胞输血,密切观察其输血时候的反应及不良症状,若患者呼吸较为困难,可给予氧支持,改善器官组织缺氧状况,检查患者是否有血红蛋白尿及明显的黄疸,高度警惕“溶血危象”。(4)用药护理:由于患者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需观察用药不良反和并发症,控制好基础疾病,反复对患者讲解用药注意事项,规定按时、按量服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对患者讲解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5)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为其提供更多的关怀,对患者讲解本院成功治疗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信心。(6)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指导患者保持健康作息时间,减少应激源,做好病房内的通风工作,保持温湿度适宜。
1.3观察指标
(1)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2)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3)满意率;(4)并发症。
1.4评价标准
问卷调查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包括选择、填空、判断、名词解释、解答题,共五部分,100分满分,优:≥85分;良:>7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2]。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2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总例数-不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表示计量、计数,实施t、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
干预后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对比表[n(%)]

2.3 患者满意率
满意18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为97.06%(33/34)。
2.4 并发症
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轻微发热、皮疹、轻度头痛各1例,经干预得以缓解。
3.讨论
溶血性贫血以黄疸、脾大、贫血、骨髓幼红细胞增生为特征,可占贫血的10-15%。此病好发于家族遗传性患者、白血病患者、淋巴癌患者、肝癌合并腹水者及肝病脾大患者[3]。疾病的原因及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当前未能完全阐明,可能与红细胞自身异常及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临床表现为四肢酸痛、头痛、呕吐、寒颤等,部分患者有背痛、胸闷、周围循环衰竭、少尿、无尿,甚至急性肾衰。临床上对患者通常采取药物治疗,对于急性患者,并不能迅速改善症状,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因此,在治疗的同时,需注重护理,利用护理来消除不利于疾病恢复的因素[4]。
本研究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从病情监测、对症支持、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护理。患者的良好的心态对疾病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若患者产生焦虑、急躁、恐惧的心理,不但会丧失治疗的信心,还会影响病情好转,而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病情监测和对症护理,可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5]。健康教育可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规避治疗过程中的不利因素。饮食护理可满足机体营养、代谢的需求,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用药护理可使患者合理用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干预后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7.06%,无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在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疾病健康知识水平,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和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马华方. 成分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18):32.
[2]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9, 26(9):718-720.
[3]王宁.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不同输血方法的临床疗效研究[J]. 饮食保健, 2019, 006(052):22-23.
[4]汪小涓, 李芳. 针对性护理在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护理中的效果[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2):2114-2116.
[5]刘雪芹. 对进行成分输血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J]. 健康大视野, 2020, 000(001):38.
[6]夏艳玲, 张春霞, 袁华兰,等. 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9, 24(002):64-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