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HARE关怀框架的《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2期   作者:孙琳琳
[导读] 探讨基于SHARE关怀框架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社区护理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应用型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和助力
        孙琳琳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SHARE关怀框架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社区护理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应用型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和助力。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高校2018级护理本科生、2019级护理本科生各40例作为本次课题分析的研究对象,并在护生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将2018级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2019级护理本科生作为试验组。在《社区护理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试验组护生采用基于SHARE关怀框架设计教育案例实施教学。分别观察两组护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并对其关怀意识、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课程结束后,试验组护生的关怀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HARE关怀框架,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社区护理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中,能够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增强其关怀意识,从而为《社区护理学》教学方案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SHARE关怀框架;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应用效果;理论依据;人文关怀能力

        前言
随着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不断深化改革,近年来,我国的社区护理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发展,并且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护理专业发展方向[1]。但是,由于受起步晚、研究少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仍然面临着护理人才短缺、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2]。因此,如何培养出大量应用型社区护理人才现已成为了护理教育的一项热门话题。本研究将某高校2018级护理本科生、2019级护理本科生当做观察对象,经分组教学和讨论,旨在探究基于SHARE关怀框架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社区护理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高校2018级护理本科生、2019级护理本科生各40例作为本次课题分析的研究对象,并在护生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将2018级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2019级护理本科生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男性2例,女性38例;年龄范围20~24岁,平均年龄(21.52±0.47)岁。试验组:男性3例,女性37例;年龄范围19~24岁,平均年龄(21.49±0.51)岁。在授课老师相同的基础上,对比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授课教师应根据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然后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课后辅导答疑、实验课及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评价护生的学习效果时,应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标准。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试验组护生采用基于SHARE关怀框架设计教育案例实施教学。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授课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充分结合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和人文关怀教育案例,要求护生书写反思日记,并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并分析护生的反思日记。
        1.3观察指标
课程结束后,分别采用《关怀意识量表》[3]和《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4]对两组护生的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进行测量,并展开组间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借助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检验需通过X2;借助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检验需通过t。若P值<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课程结束后,试验组护生的关怀意识、人文关怀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生的关怀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分)

3 讨论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校目前开展的人文关怀课程主要有人际沟通、护理礼仪、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等。虽然上述独立课程都涉及到了与人文关怀相关的知识和内容,但却无法在教学实践中较好的融合护理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持续转变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人文关怀已经被广泛当做临床护理干预的本质,同时也是医护人员必备的一项素质与能力。因此,如何实现人文关怀教育与护理专业课程教育的有机结合现已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基于SHARE关怀框架并在《社区护理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能够借助有条理的剖解关怀案例提高护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其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思考、分析如何针对特定场景或特定人群实施人文关怀。
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在课程结束后的关怀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在课程结束后的人文关怀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人文关怀教育在《社区护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够对培养具有较强人文关怀能力的护理人才产生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SHARE关怀框架,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社区护理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中,能够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增强其关怀意识,从而为《社区护理学》教学方案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社区护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利群,侯磊,杨娟.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护理《社区护理学》的实践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3):195-199.
[2] 张铁玲,庞晓丽,王汕珊,等. Kolb体验式教学在社区护理课程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4):305-308.
[3] 邓文芳,孙瑞.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20,34(2):312-314.
[4] 李敬文,熊振芳,贺安妮,等. 实践-研究-服务相结合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9,33(12):2140-2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