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密闭式吸痰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2期   作者:罗芸
[导读]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罗芸
         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516000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密闭式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的患儿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吸痰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呼吸道综合护理,比较这两种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吸痰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呼吸道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吸痰效果,并使患儿的护理安全性和机械通气时间均得到较好的改善,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早日出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呼吸道综合护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密闭式吸痰护理
         引言:随着近些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改革,使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工作,成为了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而呼吸窘迫综合征作为新生儿的常见病症,会导致患儿的呼吸能力显著减弱,对患儿的成长发育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面对该类病症的患儿,医护人员通常会采用密闭式吸痰的方法,使患儿的呼吸道保持畅通,令患儿的病症问题逐渐好转。本文详细探讨了呼吸道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密闭式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以此为增强该类患儿的临床护理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将所有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30例患儿中,男性人数和女性人数分别为14例和16例。患儿的最大胎龄和最小胎龄分别为35周和30周,平均胎龄为(32.5±1.3)周。在观察组30例患儿中,男性人数和女性人数分别为13例和17例。患儿的最大胎龄和最小胎龄分别为36周和30周,平均胎龄为(32.9±1.5)周。两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所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接受密闭式吸痰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吸痰护理,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的病症情况,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完成管道连接、检查密闭性、调整仪器参数、控制吸痰时间和观察体征的操作,使患儿的病症问题逐渐好转,令患儿的身体状况随之改善。
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呼吸道综合护理: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频次,并通过调整体位、给予奶嘴或药物镇静等方法,让患儿的情绪保持平稳,确保密闭式吸痰治疗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同时结合背部叩击和气道湿化的方法,
使患儿体内的痰液尽快排出,令患儿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开展密闭式吸痰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利用“H”形固定法对患儿气管插管进行固定,有效避免插管移位的现象发生,使患儿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确保吸痰治疗效果的稳定可靠[1]。
         医护人员还应在密闭式吸痰过程中,加强对各类并发症问题的预防力度,严格遵循无菌化操作的原则,使用轻柔的动作完成吸痰护理操作,让患儿的护理体验变得更加舒适,令肺部感染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并通过对患儿病房进行全方位消毒灭菌,以此提高患儿的临床护理安全性,防止细菌感染的现象发生。同时利用无菌生理盐水与棉球相结合,对患儿口腔进行清洁护理,有效降低口腔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概率,令患儿的整体护理效果得以提升。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应通过定期翻身的措施,预防患儿皮肤出现压力性损伤,让患儿的护理安全性明显改善,促进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早日出院[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以吸痰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0.0进行专业分析。并以(%)和(±s)标识效果,经X2和t/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吸痰效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06.14±8.32)h,住院时间为(18.36±2.42)d。而对照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19.03±13.45)h,住院时间为(21.21±2.55)d。经对比可得,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对照组患儿和观察组患儿的吸痰效果(%)

综上所述,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接受密闭式吸痰治疗过程中采用呼吸道综合护理干预,通过观察体征、调整体位、药物镇静、背部叩击、气道湿化、固定插管、无菌化操作、口腔护理和定期翻身等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安全性,并使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促进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身体状况尽快改善,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孟苗.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129-129.
[2]蒋银萍,庞春艳.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干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185-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