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潘
亳州市人民医院 安徽省亳州市 236800
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于急性脑卒中缺血性卒中诊治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并完成急诊溶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计57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17例。依据不同的护理流程分设传统组和优化组,比较两组患者从到诊至神经科会诊、完成CT、知情同意以及溶栓的时间。结果:优化组患者到诊至会诊时间、到诊至完成CT时间、到诊至完成知情同意的时间、到诊至溶栓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缩短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从而对脑卒中患者诊治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诊治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
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急诊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共356例,选取其中进行溶栓治疗患者共计57例纳入研究。
1.2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年龄>18岁。(2)排除标准:年龄<18岁,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脑肿瘤。(3)分组:传统组:以2019年1月-2020年4月期间按常规护理流程的溶栓治疗患者;优化组:以2020年5月-2020年10月期间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溶栓治疗患者。分别收集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抢救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传统
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包括自行来院和120转入急诊的患者。经过分诊,挂号,急诊医生接诊开CT检查单,分诊护士通知放射科,通知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医生到CT室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神经科医生会根据CT检查的情况、患者机体的状况对其陪同家属进行患者病情的讲解,告知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让其陪同家属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等步骤。
1.3采用优化护理急救流程
(1)自行来院患者(1)分诊护士对疑似卒中患者(发病24h内)在5min之内进行FAST卒中评分,立即启动卒中团队及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先救治后挂号,先诊治检查后缴费等措施。并完成通知医疗组长、放射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输送工人。(2)卒中护士予患者患者测量双上肢的生命体征及监测指尖血糖。尽量避开患者患肢建立静脉通道并采血。(3)急诊科医生首先完成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NIHSS评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生在5分钟内到达急诊再次对患者病情评估和NIHSS评分后,卒中团队携带CT手写单一起护送病人去放射科行CT检查。(4)神经科医生会根据患者检查结果,明确是否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症。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患者和其陪同家属宣传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缩短患者考虑的时间,提高至开始溶栓的时间,并快速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卒中护士予患者心电监测、吸氧、接通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进行溶栓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肌力等情况并做好记录。(2)院前急救流程:现场识别患者疑似是24h内发生的卒中,立即完善患者双上肢生命体征及血糖,尽量避开患者患肢建立静脉通道并采血。打电话回医院急诊分诊台,告知院前患者现场病情情况,需启动卒中团队,并告知大概需要多久回院的时间,让卒中团队做好急救准备在CT室等待。院前患者回院后立即送往CT室,把病人交给卒中团队。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t值表示的是检验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传统组27人,年龄均值(71.63±1.27)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7例。优化组30例,年龄均值(66.67±1.31)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两组在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化组患者到诊至神经科会诊时间、到诊至完成CT时间、完成CT至家属同意的时间、到诊至溶栓时间等均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三大疾病,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大多数的脑卒中继发于系统性疾病,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以死亡率、复发率、并发症多为显著特点。研究显示,2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h内就诊于急诊科,12.6%符合溶栓指征,但是只有2.4%进行了溶栓治疗。造成溶栓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患者对疾病的就诊意识薄弱,发病后误以为是小问题等造成至医院就诊时间已超过4h,护理人员没有采取“定人、定岗、定时、定位”等;(2)在院内没有开通绿色通道,患者各项检查如CTA或MRI等待时间久,家属同意溶栓治疗时间过长延误治疗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卒中病理类型,主要发病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高血压等有高度的关联性,具有血管破裂出血、猝死等风险性,开展早期急救措施尤为重要,提高患者的生存率[4]。既往临床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视院内抢救,按照传统急救护理流程给予患者CT检查,其等待时间较长,易出现病情延误等情况,死亡率较高;近年随着急诊护理流程的不断优化,开展院前院内相结合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针对类似急性缺血性脑卒危重患者,院前由医务人员于患者接诊后第一时间进行病情评估,了解患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联系院内医务人员,准备好抢救措施,可有效缩短患者急诊等待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经本研究观察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优化后的急诊流程,到诊至神经科医生会诊的时间由21.11分钟缩短至5.63分钟,到诊至完成头颅CT时间由17.15分钟缩短至11.17分钟。完成CT到家属同意溶栓时间由34.41分钟缩短至18.20分钟,到诊至开始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由65.11分钟缩短至36.77分钟,优化组患者到诊至神经科会诊时间、到诊至完成CT时间、完成CT至家属同意的时间、到诊至溶栓时间等均短于传统组。传统组院内延误造成溶栓治疗前的时间过长主要的原因有挂号缴费时间长、等待神经内科会诊时间久、医生护士对抢救卒中病人不熟练、抽血检验时间过长、完成头颅CT检查等待时间久、家属同意溶栓治疗时间长等方面。通过逐项改进,包括先救治后挂号、开通绿色通道以缩短完成头颅CT、血液检查时间、团队对脑卒中知识的学习及抢救演练、通过视频等方式让患者家属直观了解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措施,明显缩短急诊溶栓治疗前的等待时间。溶栓前等待时间越短、越早进行溶栓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可以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改善神经功能。国外研究调查结果发现,静脉溶栓治疗给药每提前15分钟,院内死亡率可降低0.40%,出院时肢体功能明显改善比例可提高1.80%。
结论
综上所述,采用护理优化流程救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就诊时间缩短,快速实现对疾病诊断和治疗,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利于患者预后。减少医患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院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钱细友,蔡海荣,黄秋萍等.优化的急诊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9,26(3):562-564.
[2]徐敏.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救治率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8):109,112.
[3]习慧.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抢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100,104.
[4]张琳,朱晓萍,刘贤亮等.护士主导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流程的优化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9,52(4):449-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