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探究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选取91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方式,观察组采用护患沟通技巧,比较两组的护理接受程度、满意度。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接受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依据儿科护理工作内容、特点、要求,便于患儿接受、认可护理工作,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非常满意。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儿科;护理
引言
儿科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经常会出现部分患儿无法正确表达自身疾病情况及护理需求的问题,这些患儿在接受醫护人员的正常诊疗和护理时,经常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了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基于此,儿科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不能采用成人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要针对其具体特征及实际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而沟通式护理是指通过护士的仪表外观、言行举止、眼神等方式同患儿进行交流沟通的护理方式。本院儿科对收治的部分患儿实施沟通式护理,以探究该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
2020年5月—2021年4月91例儿科患儿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两组基线材料(性别、年龄、病程)未见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医护人员对本组患儿进行常规的疾病检查、疾病健康宣教,与患儿亲属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疾病的相关情况,制定治疗与护理方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患沟通技巧。沟通式护理内容如下。
(1)面部表情沟通。护士要时刻保持态度温和,微笑接待患儿,使其感受到护士的亲切与关爱,以提高患儿的安全感及其对护士的信任感。护士的护理工作态度及行为会体现在其面部表情上,所以护士的表情不可过于严肃,避免加重患儿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延长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2)肢体动作干预。护士可对患儿进行局部或者全身抚触。通过抚触拉近患儿与护士之间的距离,以增强其安全感,利用患儿疾病的康复,同时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增强其消化能力及吸收能力,加快排泄速度。例如给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抚触能够使其紧张情绪得到放松,从而使穿刺能够顺利进行。此外,护士可以使用适当的手势或者点头与患儿亲属进行交流,鼓励亲属,缓解亲属紧张不安的情绪。(3)眼神干预。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时,护士要使用友善、真诚的眼神,以增加患儿的信任感及亲切感,使患儿及亲属充分感受到护士的尊重与关爱,提高患儿的治疗、护理配合度。(4)病房环境干预。干净、整洁、温馨的病房环境对加速患儿疾病康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患儿病房要每天定时打扫、消毒,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及湿度。此外,病房中可张贴一些患儿喜欢的卡通图片或壁画,减轻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使其情绪保持稳定,以利于疾病的康复,继而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接受度。依据患儿的护理接受程度,划分为完全接受、部分接受、较为抵触、非常抵触。②满意度。③不良事件:坠床、跌倒、液体外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Excel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护理接受度、满意度)用例(%)表示,P<0.05表示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护理接受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接受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儿科护理工作比较特殊,护理对象主要是缺乏自我约束、表达能力不足的儿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难度。常规的沟通模式过于单一,仅从用药、饮食、情绪等方面与患儿家属沟通,患儿及其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难免存在距离感,患儿的护理依从性比较低,很难达到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优化良好的儿科护患沟通氛围有利于改善护患沟通。儿科可依据医院情况开设独立的诊室,坚持“一患一室”,既可以提供优质的诊疗环境,同时,也可以使患儿隐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在与患儿直接接触时,医生的仪容、仪表也会对患儿及其家长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医护人员着装整齐,且表现出极具亲和力的一面,患儿与家长也会产生亲切感。与患儿进行沟通时,可以尝试多使用昵称称谓,多给予口头夸奖,这样可以使患儿获得安慰与温馨的感受,医生在充分取得患儿信任后,再进一步进行诊疗。建立互联网登录的护患互动平台,也可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进行沟通,使患儿与家长能够便捷地与医生交流互动,也使沟通趋于高效化、快捷化。同时,信息化系统也能够收集到护患沟通的详细情况,保存患儿历次诊疗信息,对后续诊疗的沟通也提供数据基础。儿科护患沟通信息化可以让医护人员便于了解患儿的病程进展,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同时也缓解护患沟通不及时的难题,并且可以让患儿家长及时了解诊疗情况、病情进展,更为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李羚玮,宋文秀.儿科护患关系的思考与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3):160-161.
[2]宋欣.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1):35-36.
[3]张亚力.儿科护理实践中肢体语言沟通的运用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3):230.
[4]胡艳妮,于洁,宪莹,蒲向阳,姜慧,邓胜勇,张志勇.基层医院儿科医学生护患沟通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07):145-147.
[5]刘红.非语言沟通护理的实施对儿科患者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