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冲
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 温州325804
摘要: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的配合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手术配合,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满意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情绪状态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综合配合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优质的手术护理配合加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寻访,更有利于对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情况进行良好控制,提高患者的综合。护理水平降低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周密的护理安排,减少患者焦虑,抑郁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可推广。
关键词:髋关节;护理配合;医护一体化护理
前言: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在患者髋关节疾病治疗当中一种最为重要和最有效的效果,但由于该手术的患者大部分都是老年群体,因此手术的限制较多,并发症较多,术后出现感染的概率较高,对患者采取精细化的术中管理,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综合治疗的稳定程度。传统的手术配合方式过于破碎,影响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文章采取优化流程,手术配合方法,对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一体化的医护管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3.54±3.42)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65-77岁,平均年龄(72.95±3.9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上、性别比例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手术前24小时来到患者的病床前进行术前回访。观察患者的疾病状况,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治疗方案,手术之后身体的活动程度以及手术前需要做的准备。一些比较明显焦虑紧张的患者可向其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进行心态上的贫富,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接受手术治疗。有心理上面的期待性胃手术的成功创造条件,护理人员要详细向患者告知禁饮禁食的时间,目的以及不配合可能会诱发的严重后果,提高患者在术前准备过程当中的依从性。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手术配合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差异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措施的护理方案,是手术当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尽可能的规避,护理人员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器械上面的准备和环境上的准备,做好消毒工作,器械准备工作,通风换气工作以及手术间的清洁工作。在手术的过程当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良好的配合手术人员做好严格查对工作,核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的部位,手术的方式,主治医生并且向患者详细告知进入手术室前的准备事项,禁止带贵重物品入市,并且取下假牙以及佩戴的饰品,了解患者是否严格遵从医嘱禁食,同时在树中还要建立静脉通道,配合体位的摆放,通过沙袋和手术固定器等方法对患者的耻骨盆骨进行联合固定,避免患者的神经受到压迫,在腋下位置放置软垫更好的承托患者的身体,在应用高频电刀等相映器械进行手术操作时也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限制,由专人保护髋关节,避免患者在手术过程当中创面过大出血过多或宽关节出现一位影响术后的恢复效果。手术24小时之内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包裹,并且充分进行消毒和护理管理。麻醉恢复期间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躁动不安,呕吐,恶心,血压升高或降低等不良反应情况,同时在手术48小时之内注意固定,避免患者的髋关节一位严格执行后续的无菌操作,避免患者出现伤口的脂肪液化等情况或疼痛严重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镇痛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做好抗菌,抗感染护理,为患者骨隆突出处垫海绵垫片,避免患者出现压疮。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恢复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恢复情况对比
.png)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对该处骨折问题进行根治的常见手术,患者治疗预后情况良好,关节功能可以得到全面的恢复,同时疼痛状态也能够大幅度的降低,但该手术的操作范围大,创口面积大,手术中出血多。对医护人员的整体配合要求非常高,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的方法,对于髋关节人工置换术的患者具有显著的价值,尤其可以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感染水平,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预后的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杜国君,李志凤,吉洁,唐晨,曹婧,李小六,陈剑青.气压治疗频次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血流速度和肿痛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02):339-342.
[2]章霁丽.可控式电热保温毯综合保温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08):1404-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