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小燕 曾婷 李洁 陈靖薇 邓丽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童医院;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了学龄前期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训练的有效方法,从而对孤独症儿童的情况进行有效地改善,促进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融入到知识学习及发展中,促进孤独症儿童的更好地发展及进步。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了对比研究分析的方法,选择符合本次研究需要的学龄前期孤独症儿童共计60例,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孤独症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儿童数量为30例,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采取了社交技能训练和常规的引导方法,之后对比疗效。结果:通过对学龄前期孤独症儿童进行社交技能训练,有效地改善了孤独症儿童的社交障碍,有助于引导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环境中,促进孤独症儿童更好地学习及发展。结论: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引导时,要注重让幼儿参与到集体环境中,对儿童社交技能进行有效地训练,从而促进幼儿更好地学习及发展。
关键词:学龄前期;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训练;疗效分析
从学龄前期儿童孤独症的情况来看,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这一病症主要表现为儿童存在社交障碍、交流障碍、重复性的兴趣和行为,对儿童日后的学习及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对学龄前期孤独症儿童社交障碍问题进行解决时,要注重联系孤独症儿童的实际情况,注重对孤独症儿童做好有效的干预训练,使孤独症儿童逐渐掌握社交方法、技巧,使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环境中,为孤独症儿童更好地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1]。现就本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研究中,选择了孤独症儿童共计60例,关于本次研究工作开展的纳入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1)儿童年龄在3-6岁;
(2)性别不限;
(3)符合儿童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确诊为孤独症的患儿。
排除标准:
(1)存在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儿;
(2)排除童年瓦解性障碍;
(3)Rett综合征
本次研究过程中,总计选择的患儿例数为60例,并对60例孤独症患儿进行随机编号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为30例,患儿的年龄在3-6岁之间,男性患儿例数为17例,女性患儿例数为13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4.2±1.8)岁。对照组患儿为30例,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4例,患儿的年龄在3-7岁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4.3±1.7)岁。
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来看,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本次研究工作开展需要。
1.2方法
对照组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过程中,采取了常规的训练方法,联系孤独症儿童的情况,注重对孤独症儿童做好引导,对孤独症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2]。
观察组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过程中,采取了社交技能训练方法,引导孤独症儿童参与到社交活动中,引导孤独症儿童与其他儿童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关于观察组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联系孤独症儿童的情况,编制《社交技能训练手册》对孤独症儿童训练方法、内容进行把握,并以此为指导,使孤独症儿童有效地融入到社交技能训练当中,引导孤独症儿童逐渐掌握社交方法,并进行训练,促进儿童之间的沟通及交流[3]。
(2)围绕社会交往的环节对学龄前期儿童进行引导,使儿童对如何启动、维持和结束对话的方法进行掌握,并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交流环境,使幼儿在良好环境引导下,沟通和交流,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这一过程中,对孤独症儿童做好指导,引导孤独症儿童能够打开心扉,乐于沟通和交流。
(3)注重对孤独症儿童做好干预治疗,针对性的开展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工作。这一过程中,注重加强家园合作交流,与患儿家长进行互动,使家长参与到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使社交技能训练有效地融入,突出训练的持续性,扩大社交技能训练的范围,对孤独症儿童的学习及发展起到更加积极、正向的影响[4]。
1.3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对比时,注重设置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指标。其中,显效:孤独症儿童乐于参与社交训练中,社交能力得到了明显地提升;有效:孤独症儿童的封闭情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无效:孤独症儿童的症状没有丝毫变化,甚至变得更加自闭。训练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
1.4统计学处理
在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过程中,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孤独症儿童疗效对比统计表
3讨论
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效果来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的训练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在对学龄前期孤独症儿童问题解决时,通过加强社交技能训练,引导孤独症儿童参与到社交技能训练中,能够对孤独症儿童的问题做好解决,从而使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融入到学习中,为孤独症儿童更好地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对此,为了改善学龄前孤独症儿童问题,要注重对社交技能训练方法进行有效地应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有效地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对孤独症儿童的问题做好解决,以促进孤独症儿童更好地学习、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洁含,李甦.社交机器人辅助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研究进展[J].教育生物学杂志,2021,9(01):1-5+21.
[2]徐云,张潘.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05):924-927+931.
[3]马永强,胡晓毅.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特殊教育,2020(18):47-53.
[4]姜依彤,胡晓毅,孙蕴轩.国外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教材分析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20(05):41-46.
[5]周娱菁,刘靖,李雪,杨文,齐军慧,王慧,刘静然.学龄期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训练的疗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05):357-362.
注: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课题,课题编号课题立项号:Z2020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