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的应用建议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3期   作者:姜采荣,高慧灵(通讯作者)
[导读] 目的:分析儿童抗感冒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合理用药建议。
        姜采荣,高慧灵(通讯作者)
        包头市第四医院儿科  内蒙古包头市   014030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抗感冒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合理用药建议。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本院512例就诊感冒患儿,年龄均≤14岁,均遵医嘱予以抗感冒药治疗,用药期间监测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发生不良反应与否患儿人口学信息、临床诊断、联合用药等情况的差异。结果:512例纳入此项研究的感冒患儿中,有316例为上呼吸道感染,有145例为流行性感冒,有51例为其他类型呼吸道疾病,分别占比61.72%、28.32%、9.96%;共有42例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情况主要为肠胃不适、头痛、心慌心悸、惊厥等,总占比8.20%;两组患儿在不同年龄、性别、疾病分布、联合用药等情况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过敏史率较对照组提高,总用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抗感冒治疗仍存在给药不规范情况,医师需规范抗感冒药的临床应用,结合患儿病情、症状、药品说明、药师指导等信息综合开具处方,把握停药指征,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提高儿科抗感冒药运用的有效性、安全性、适宜性。
        【关键词】抗感冒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建议
        感冒是临床常见呼吸道感染类病变,主要与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病菌入侵有关,常见生理变化为呼吸道异常,典型症状为咳嗽、咳痰、鼻塞、流鼻涕、头晕、发热等。临床多以药物治疗感冒,结合患者病情与疾病特征给予一种或多种药物治疗。但受药物耐药性或其他诱因影响,用药后疗效及副作用情况有所不同,尤其儿童感冒患者,由于机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功能低下,一旦出现用药副作用,即可延长治疗周期,危害患儿身心健康[1]。本文选取512例感冒患儿分析抗感冒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合理用药建议,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就诊的512例感冒患儿各项资料,其中265例男性患儿、247例女性患儿,年龄3-14岁,均值(7.29±1.32)岁。选入标准:患儿均经临床检查符合呼吸道感染性感冒标准;未超过14岁。排除标准:严重药物过敏反应者。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12例感冒患儿的病历资料,均遵医嘱予以抗感冒药治疗,用药期间监测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发生不良反应与否患儿人口学信息、临床诊断、联合用药、过敏史、总用药时间情况的差异
1.3统计学研究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512例感冒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512例纳入此项研究的感冒患儿中,有316例为上呼吸道感染,有145例为流行性感冒,有51例为其他类型呼吸道疾病,分别占比61.72%、28.32%、9.96%;以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的患儿共计445例,占比86.91%,主要的联合用药药物包括奥司他韦颗粒、布洛芬、红霉素、阿奇霉素、头孢克肟等;共有42例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情况主要为肠胃不适、头痛、心慌心悸、惊厥等,总占比8.20%。将42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纳入研究组,将470例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对比发生不良反应与否患儿一般资料及治疗情况的差异性。
2.2 发生不良反应与否感冒患儿一般资料及治疗情况对比
        两组患儿在不同年龄、性别、疾病分布、联合用药等情况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过敏史率较对照组提高,总用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感冒属于感染性呼吸道病变,分为普通类型感冒与流行性感冒两种。一般而言,普通感冒为上呼吸道感染,多与感染病毒有关,高发于冬季;而流行性感冒是由感染流感病毒引发,可经飞沫传播。由于儿童年纪较小,抗病能力低,因此发生感冒风险较高,临床多采取抗感冒药物治疗,但用药期间不同体质患儿可能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2-3]。结合本次研究可知,回顾性分析512例感冒患儿资料,两组患儿在不同年龄、性别、疾病分布、联合用药等情况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过敏史率较对照组提高,总用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为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临床需从以下几方面把控患儿用药安全:(1)明确抗感冒药适应证及用法用量:一般而言,常规抗感冒药仅能改善感冒症状,因此临床医师需规范开具处方,结合患儿具体病症,确定用药剂量及给药时间,如速效感冒胶囊类药物需在患儿感冒初期应用,以保障疗效,但容易对儿童造成损伤,因此需谨慎选择,控制给药剂量[4];(2)明确抗感冒药成分:近年来,我国抗感冒药类型不断更新,各类型药物成分复杂,可能为糅合药物、复方制剂或中西药合用,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布洛芬、扑热息痛、双氯酚酸、苯海拉明、牛黄,上述药物成分本身可诱发患儿不良反应,且联合应用更易诱发不良反应,若医师未明确药物成分,开具药方内药物剂量过高,可引发患儿不良反应,损伤脏器;(3)加强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并出具报告:尤其儿童服用药物,需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遵循国家规定标准生产药品,并合理告知用药相关知识,收集药物不良反应资料,从用药、发售环节追求安全性,保障患儿用药安全;(4)结合患儿症状选药:出现头痛、发热症状患儿可选择白加黑、泰诺等药物治疗,流行性感冒患儿可选用利巴韦林、快克等抗病毒药物治疗,出现严重鼻黏膜充血患儿可选择新康泰克胶囊、伪麻黄碱药物治疗,出现打喷嚏、流鼻涕患儿可选择感冒清、新康泰克药物治疗,出现咳嗽患儿可选择泰诺等药物治疗[5-6];(5)增强药师素质:相关管理部门需定期对执业药物进行培训,从药物供应、药品销售、使用单位等多方面提升执业药师技能,同时更新药师知识、开拓药师视野,进而增强药师综合素质,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同时制定药师准入制度,提升报考门槛,以指导临床用药,最大程度保障抗感冒药不良反应,此外,还需普及医药卫生知识,增强药品广告管理,保障抗感冒药合理应用,规避家长自行为儿童购买感冒药情况,以减少抗感冒药不良反应[7]。
        综上所述,临床抗感冒治疗仍存在给药不规范情况,医师需规范抗感冒药的临床应用,结合患儿病情、症状、药品说明、药师指导等信息综合开具处方,把握停药指征,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提高儿科抗感冒药运用的有效性、安全性、适宜性。
参考文献:
[1]郑键.儿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急诊处方的用药合理性评价[J].海峡药学,2021,33(4):188-190.
[2]李晓芳.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处方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50-51.
[3]刘春莹,汪江梅.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用药分析及建议[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2):101-103.
[4]宋秋红.布地奈德结合氯雷他定联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8):1-3.
[5]夏毅如,陈振华,冯显富.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7):119-121,144.
[6]王楠,张金虎.小儿解感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21,16(2):294-297,302.
[7]李煜坤,周朋.四季抗病毒类方汤剂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儿童甲型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82-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