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子宫手术术后快速康复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3期   作者:李宁 通讯作者:岳修勤
[导读] 目的:判断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子宫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李宁   通讯作者:岳修勤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麻醉科 河南新乡 453000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麻醉科 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目的:判断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子宫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院内腹腔镜子宫手术者,样本量保持在68例,有34例行腰方肌阻滞麻醉,有34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前者为实践组,后者为一般组,手术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实施,观察镇痛效果,评估恢复情况。结果:轻度疼痛率在实践组(52.94%)比一般组(29.41%)高,重度疼痛率在实践组(5.88%)比一般组(26.47%)低,P<0.05。术后恢复时间在实践组短,不良事件在实践组(2.94%)少,和一般组比较,P<0.05。结论:腰方肌阻滞可缩短恢复时间,降低麻醉风险。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快速康复;运用价值;腰方肌阻滞
        宫颈癌、子宫肌瘤等均为常见宫颈病变,在腹腔镜辅助下可观察到子宫具体形态,能掌握子宫病变情况,可提高病灶切除精准度,减轻腹部损伤[1]。但腹腔镜手术需为各患者建立气腹,有麻醉操作,常会增加麻醉不良事件,延缓术后恢复。研究指出,麻醉方案和术后康复有较紧密的联系。针对该手术,既往常用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在药物注射后拓展阻滞范围,可保持较长时间的阻滞效果。近年腰方肌阻滞被重视,药物可在短时间内扩散,阻断交感神经,且定位简单,可降低麻醉风险[2]。但临床对麻醉措施的选择仍有不同理解,对此,研究随机筛选68例腹腔镜子宫手术者,旨在判断各麻醉方式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院内腹腔镜子宫手术者,样本量保持在68例,手术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实施。实践组:34例,年龄跨度值35-70岁,均数值(52.55±1.73)岁;体重跨度值45-69kg,均数值(57.35±1.63)kg。一般组:34例,年龄跨度值36-71岁,均数值(53.10±1.66)岁;体重跨度值46-70kg,均数值(58.12±1.90)kg。组间无差异,P>0.05。
1.2方法
        实践组:腰方肌阻滞,术前禁食禁饮,连接各仪器,监测体征,平卧,在超声辅助下扫描腹部,掌握腹部结构,寻找各腰部肌肉,确定“三叶草”位置后,以此维持为穿刺点,经超声辅助进针,针头触及腰方肌后,观察针尖位置,经指导行回抽处理,未抽出血液、气体,可准备罗哌卡因,在20mL的剂量下向腰方肌位置注射,后注射另一侧腰方肌即可。
        一般组: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前禁食禁饮监测体征,平卧,在超声辅助下评估腹直肌情况,同时掌握腹外斜肌结构及形态,平面穿刺后,行回抽处理,观察针尖是否在腹横肌附近,确定后注射罗哌卡因,剂量同样控制在20mL。后注射另一侧腹直肌即可。
1.3观察指标
        镇痛效果评估期间需参考VAS评分,在术后4h时评估疼痛程度,根据分值可划分为轻、中、重度。
        恢复情况涉及内容多,有排气、下床、进食、住院时间,同时要统计不良事件(恶心、谵妄等)。
1.4统计学计算
        SPSS24.0中,X2辅助镇痛效果、不良事件等计数资料的检验,t负责恢复时间等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有意义。
2.结果
2.1镇痛效果
        轻度疼痛率在实践组(52.94%)比一般组(29.41%)高,重度疼痛率在实践组(5.88%)比一般组(26.47%)低,P<0.05。
3.讨论
        腹腔镜子宫手术在现阶段应用较多,能观察到子宫病变情况,精准操作下能切除病变组织,保护附近器官。为达到彻底的神经阻滞效果,临床常增加镇痛药物使用剂量,但超出患者承受范围后,会增加不良事件,可能会延迟苏醒,不利于改善子宫功能。近年临床重视多模式镇痛,可控制药物剂量,能降低麻醉风险。各麻醉方式中,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较多,经药物注射后,能扩散至脊神经、肌肉组织,但阻滞范围有限,很难抑制内脏神经传导,仍有较多不适症状,增加麻醉问题[3]。近年腰方肌阻滞得到重视,该方案中麻醉位置为胸腰筋膜间隙,此位置有较多神经网,若将药物注射在此处,能经神经进行全方位扩散,药物可弥散至椎旁间隙,达到较为彻底的阻滞效果,对于预防腹部疼痛综合征有积极作用。胸腰筋膜位置较特殊,存在较为丰富的疼痛感受器,在子宫手术后有较为强烈的疼痛感。经药物注射至腰方肌后,能阻断疼痛传导,可抑制内脏疼痛感。此外,腰方肌有较多脂肪组织,仅有少量血管分布在此位置,经麻醉药物注射后能在短时间内见效,且延长神经阻滞时间[4]。
        综上,腰方肌阻滞作用显著,能减少不良事件,加速术后恢复,可改善子宫手术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杨晓丽,龙飞宇,王茂华. 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21,37(5):611-615.
[2]谢颖,李林佶,任普圣,等.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95-98.
[3]孔德华,孔宪刚,王昆,等. 多模式镇痛方案下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中的效果比较[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0,41(7):672-677.
[4]张隆盛,卢燕,张楷弘,等. 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41(12):1450-14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