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合并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3期   作者:莫鹏、马媛、康涛
[导读] 目的:采集临床心内科疾病患者且伴随出现心理问题的现状
        莫鹏、马媛、康涛
        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  743000
        摘要:目的:采集临床心内科疾病患者且伴随出现心理问题的现状,对其展开临床患病特征分析。方法:对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357例患者进行研究,并了解、对比心内科患者合并心理问题出现的状态,以此来分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结果:通过以上心理问题调查的整体数据可以得知,心内科患者中纯粹躯体患病占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二点四,而纯粹心理疾病患者占总数的百分之一十二点七,两种情况共同存在的患者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七点七。在这一数据中值得关注的是:心内科门诊患者纯粹躯体患病的患者通常患有心血管类或是其他类疾病,且患者并不认同自己存有心理疾病这样的结论,这便是无感状态。结论: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在检查中及确诊后,应当由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与心理情况进行关注,通过这一方式能减少误诊概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合并心理问题;现状
        引言:最近几年的时间内,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医学模式也出现转变,由过去的生物模式逐渐转化成为生物、心里、社会并存的医学模式,人们在躯体类疾病的诊断中也逐渐重视起了患者的心理问题。这是因为心理疾病往往与躯体疾病相关联,两者不可分离,所以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躯体疾病,例如心血管,便需要寻找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杜绝患者疾病急剧恶化、不良事件的产生。研究数据证明了,当前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中,心脏疾病始终与心理障碍同生共死。那么要在此基础上去了解心脏疾病与心理障碍所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合并心理问题的现状展开剖析,希望能通过分析解决心血管内科门诊对患者心理问题存在的顾虑,由此来提供更多的、更丰富的医疗证据。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心内科门诊就诊的3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心血管内科门诊合并心理问题存在现状的分析。在这357例患者之中多数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且相对文化教育程度较高,在门诊治疗期间能给予充分的配合,并多次进行治疗。选取的357例患者中以有无躯体疾病为依据进行划分,第一组患者确认有身体疾病,共计278例,其中男性患者123例,女性患者155例,第二组确诊无躯体疾病的患者共计79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43例。就诊患者中含有躯体疾病往往在既往史中存在心内科疾病就诊记录,或者是已经存在心血管内科疾病,急需展开后续的治疗。
1.2 研究方法
        (1)心理异常患者:在357例患者之中通过评估分析发现当中患有心内科疾病同时伴随出现心理异常患者的比例在百分之四十点四,本身呈现出单纯抑郁症状态的患者数量为33例,而单纯焦虑症患者数量为65例,两种情况都具备的患者数量为28例。(2)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在心血管内科门诊时会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或是伴随出现呼吸困难等其他系统病状,例如恶心。

神经系统疾病出现的症状为头晕头痛,同时还可能伴随出现睡眠障碍、四肢麻木等状况,例如肌肉酸痛、容易疲劳[1]。(3)在心血内科门诊中医生与患者交谈的过程中,有百分之七十五点七的患者都认为自己未患有心理疾病,剩下的百分二十四点三的患者,能发现且认可自己患有的心理疾病。

二、结果
        心血管内科门诊治疗中患者存在的疾病类型与性别的实际关系如下:(1)只存有躯体疾病的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上产生了器质性病变基础以及客观证据、心理评估为正常的患者共182例,占据总体患者数量的百分之五十二点四。其中男性患者有100例,女性患者有82例,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2)通过数次的检查可以充分排除患者出现器质性疾病,从而给出专业的诊断,且患者心理评估异常或是精神科医生给出诊断异常,共有44例。上述情况可归纳为单纯的心理疾病。在4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23例,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3)患者在门诊诊断后确认为身体疾病,且通过心理检测确认伴随出现心理疾病的患者共计96例,其中男性患者有55例,女性患者有41例,其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4)在患者进入门诊进行诊断后未出现躯体疾病症状以及心理疾病的患者共计25例,在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主要因素为:身体不适,门诊多项检测中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同时在心理检测中结果显示正常,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通过上述研究,笔者发现心血管内科门诊时心理问题出现十分频繁的科室,通常情况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同样会产生心理问题。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来自:心理问题并不会直接反应在患者的躯体上,而是通过对患者主诉来判断实际病情,这么一来医生在工作中并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就诊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2]。虽然医生在就诊中及时发现患者存在心理问题,但是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往往集中在患者躯体疾病,即心血管类疾病之上,从而减少了对心血管患者心理疾病的关注,继而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后续治疗中产生心理问题,为其临床治疗方案增加了难度,常规性治疗手段效果变得越来越差。在实际运用中不仅会导致治疗费用出现增加,还会导致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病症越发严重,最终日常生活也受到其影响[3]。以目前的研究状态来看,在心血管内科门诊之中医生并不是第一时间便发现了患者所存有的心理疾病,所以在就诊过程中医生针对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科学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表等心理等级评价表,根据此可在治疗阶段对症下药,加快患者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刘梅颜, 姜荣环, 胡大一,等. 心脏急症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合并心理问题现状分析[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9, 37(010):904-907.
        [2]金燕. 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01):51-52.
        [3]郑丹, 杜云. 浅谈心内科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J].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3, 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