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血清学指标对足月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3期   作者:杨小平
[导读] 目的:分析对足月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中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血清学指标检测的价值。
        杨小平
        新疆兵团第五师医院 833400
        【摘要】目的:分析对足月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中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血清学指标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脑损伤患儿48例为研究组对象,选取同期足月出生无脑损伤表现的患儿48例为参照组对象。均在出生后2-3d开展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血清学指标检查,评估两组的血清指标水平和脑电图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血清学指标各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脑电图结果最长背景抑制时间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足月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中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血清学指标检测方法可为诊疗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振幅整合脑电图;血清学指标;足月新生儿   
        新生儿颅脑损伤会引发癫痫、脑瘫、智力低下等,新生儿颅脑损伤作为新生儿疾病的研究热点,根据相关研究表示,足月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概率为0.7%,临床缺乏特异性且缺少客观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当前临床关于新生儿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因各诊断方法缺乏有效的确认时间,导致患儿错失最佳的早期治疗时间窗[1]。为此本文对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血清学指标检测方法的应用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9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无脑损伤表现)和研究组(脑损伤患儿)各48例,参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各28例、20例,孕周为39-40周,孕周均值为(39.5±2.54)周;治疗组中男性和女性各30例、18例,孕周为39-41周,孕周均值为(40±2.37)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为足月出生;满足《实用新生儿学》关于脑损伤诊断标准;经血串联质谱和鸟气相色谱监测为阳性;研究对象家属知情并同意研究。        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颅脑畸形患儿;早产儿;遗传代谢疾病患儿;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1.2方法        均在出生后2-3d开展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血清学指标检查,
1.3观察指标        脑电图检测:出生后第五天使用德国西格玛公司的脑功能监护仪,由医生安放电极。监测前医生应对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不良事件、电极安全和去除方法等相关知识有明确的的掌握。清洁盘状电极准备导电膏、网帽等物品,对新生儿头皮使用纸巾擦拭,必要时使用酒精或者石蜡油彻底清洁,再使用医用磨砂膏对安放电极的头皮实施预处理,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头皮损伤。按照国际10-20系统电解粘贴标准安放电极,充分将粘贴部位的头皮暴露出来,避开产瘤、囟门和血肿部位。操作中注意保暖干预,并加强对患儿全身情况的观察。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儿在安放电极中做好管道管理,避免管道脱落。电极安放后使用辅料加固固定,监测时间不少于六个小时。振幅整合脑电图记录前实施抗阻检查,并在监测全过程中充分暴露患儿以便观察全身和面部表情。监测后保存振幅真核脑电图及视频,取下电极并清洁,观察头皮是否损伤。最后关闭电脑清洁电极。        血清学指标检测:在出生后第三天抽取静脉血2ml经离心处理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神经细丝酸性蛋白、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
1.4统计学方法
取SPSS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血清指标水平和脑电图检测结果,以t进行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对比        研究组的血清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脑电图检测结果对比       
参照组最长背景抑制时间为(4.24±1.05)s,研究组最长背景抑制时间为(14.65±4.32)s,研究组时间长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迄今为止,临床对于足月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尚未统一,多将缺氧认为是引起新生儿脑损伤的常见原因,在发生缺血、缺氧后3d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MRI和CT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但因无法实施床旁进行,对于危重患儿不使用[2]。        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的血清学指标各指标均、脑电图结果最长背景抑制时间高于参照组(P<0.05),表示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血清学指标应用可获取较好的成效,振幅整合脑电图方法具有动态检查和无创的优点,能够将脑的功能状态和损伤程度动态性的展示出来,经过对新生儿脑电图波幅、频率、对称性的分析判断,可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已成为当前公认的简单和无创性的脑功能监护方法[3]。同时神经特异性蛋白质在临床中作为神经元损伤或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敏感标志物的应用得到重视,其中血清神经细丝酸性蛋白为细胞标志性蛋白,可与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在脑损伤中有显著的改变,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为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髓鞘碱性蛋白为少突胶质细胞标志蛋白,可反应脑白质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的损伤严重程度[4]。通过早期的血清指标监测,为足月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研究中可见研究组的血清指标各水平均高于参照组。        综上,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血清学指标在足月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健萍,黎秀银,袁海超,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在脑损伤高危新生儿监测安全性及对临床工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09):92-95.
[2]冯会敏,冀京雷,冯彩丽,等.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联合生化标记物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12):1317-1321.
[3]杨英阁,张晋雷,薄延桥.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血清学指标对足月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05):427-431.
[4]胡卫红,曹鸿挺,张薇,等.足月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早期相关血清学指标变化与脑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8,32(20):5014-5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