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列缺损采用口腔种植牙修复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3期   作者:盛丹丹
[导读] 目的:观察口腔种植牙修复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盛丹丹
        贾汪区人民医院口腔科    江苏贾汪    221011
        摘要:目的:观察口腔种植牙修复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21年2月牙科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50例为对象,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比较各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美观程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患者中采取口腔种植牙修复可提升患者修复效果,改善患者美观性与舒适度评分,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牙列缺损;口腔种植牙修复;临床观察;分析
        牙列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通常由牙周病等疾病导致,患者发病后若未及时修复便会导致咀嚼功能障碍发生[1],对患者口腔功能的改善以及美观性的提升十分不利。针对该疾病应以修复术为主,可获得显著的疗效,为了提升患者修复效果,还应采取科学的修复技术,本文将分析口腔种植牙修复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1年2月我院牙科收治的50例牙列缺损患者资料回顾分析,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平均年龄45岁。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牙列缺损诊断标准;患者无手术禁忌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疾病患者;不愿参与此次研究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当患者入院后对其口腔消毒处理,后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并将患牙残留体及时清除,刮拨牙窝,3月后进行复诊[2]。
        观察组采取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对患牙与口腔消毒处理,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进行麻醉,对患者牙槽进行定位,对患牙直径、大小认真观察,针对D1及D2类骨质可采取攻丝方式进行处理,待患者颈部成型后,在其口腔内植入种植体,采用螺丝封闭,将口腔软组织缝合完成[3]。为避免感染发生应采取药物治疗,提高预防效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还应加强抗感染,避免对患者口腔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19.9,对涉及的计量数据进行统计时,选(±s)代表,t检验;对涉及的计数数据进行统计时,选百分比代表,X2检验;客观对照分析2组入选对象临床数据,如果其对照结果有差距,表明(P<0.05)。
1.4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牙列缺失治疗有效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美观程度、固定程度、咀嚼功能进行评定;以及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
有效:患者的牙列缺失经过治疗后得到修复,咀嚼功能较好;好转:患者的咀嚼功能有所好转,缺失也得到修复;无效:患者的牙列缺失没有得到修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差。治疗有效率=(有效+好转)*100%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水平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12例、不满意1例,患者总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非常满意10例、满意7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率为68.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美观程度对比
        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美观程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2.4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经临床试验后,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修复时间、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各项指标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牙列缺损患者数量逐渐增加,若治疗不及时便会导致患者牙缝加大,致使食物嵌塞发生,致使口腔疾病风险逐渐增加。在牙列缺损患者中,通常采取固定修复术治疗,尽管可获得显著效果,但其适应症存在较大的限制。将口腔种植牙修复法应用到患者中可提升修复效果,提高各项评分[4]。值得注意的是,在口腔修复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对患者各项指标加以重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修复方法,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咀嚼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固定人工牙后,患者需经历一段磨合期,这会使基牙负荷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使用有效性,修复失败机率高,在增强痛苦的同时会使二次修复的难度增加,医务人员应做好修复后工作,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时间、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各项指标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牙列缺损患者中采取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可改善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提升美观性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志涛.牙列缺损行口腔种植牙修复与常规修复的效果对比[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2):3967-3968.
[2]孙明星.种植牙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20):3645-3647.
[3]韦从云.42例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3):2122-2124.
[4]李敢,牛文芝,袁长永,李晓飞,董文静,秦雁雁,耿晓庆,王虹,王鹏来.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06):25+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