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风
宁波市北仑区春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583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颈椎病患者在DR影像下呈现的特点;方法:研究选取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均对其采取了DR诊断的方式,分析不同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经过DR影响诊断发现,在颈型颈椎病14例中,发现骨质增生2(14.28)例、椎间隙狭窄2(14.28)例,韧带钙化1(7.14)例,曲度异常4(28.57)例,颈椎序列不稳1(7.14)例,突关节退变4(28.57)例,合计14(17.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中骨质增生5(15.62)例,椎间隙狭窄1(3.12)例,韧带钙化3(9.37)例,曲度异常5(15.62)例,颈椎序列不稳4(12.50)例,突关节退变14(43.75)例,合计32(40.0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中骨质增生6(17.14)例,椎间隙狭窄2(5.71)例,韧带钙化4(11.42)例,曲度异常7(20.00)例,颈椎序列不稳5(14.28)例,突关节退变11(31.42)例,合计35(43.75)例;结论:DR影像学可以清晰的了解不同颈椎病患者的特点,为病情的诊治提供切实的依据,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普查手段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DR诊断;特点
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各种新媒体行业的兴起,要求人们长时间的埋头在电脑桌前工作,久而久之对颈椎不断的形成压迫,导致患有颈椎病的概率大幅度的增加,颈椎病已经成为了困扰现在年轻人的一项主要病症之一。颈椎病,实际上是指单侧或双侧脊风寒痹阻受到外界的刺激或者压迫所致,如果病情发展严重的话,压迫会逐渐的涌向患者的上肢的神经根或者神经的低级中枢,也就是患者的脊髓会受到影响出现半身无力的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一定要加紧重视[1]。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的颈椎病患者在DR诊断下呈现出的影像学特点,以此来探寻一般规律,为颈椎病患者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均对其采取了DR诊断的方式,患者的年龄在52~76岁,平均年龄(63.64±3.12)岁,病程在1~7年,平均病程(3.56±1.24)年。其中患有肩颈部不适的有33例,头晕耳鸣的4例,合并四肢无力的5例,存在双侧或单侧上肢不适的12例,同时伴有手指麻木或上肢酸胀的患者14例。期中上肢牵拉试验检验为阳性的患者28例,压颈试验检验为阳性的患者60例。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颈椎病的判定标准;②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订了相关同意书;③本研究取得了医院伦理会的许可。
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或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②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③不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2]。
1.3方法
对所有患者都采取DR诊断,并对其进行影像学分析,挖掘不同颈椎病患者在DR照射下呈现的共同影像学特点。
主要通过数据化的摄像机,对患者的患部全方面的进行拍摄,除了正面、侧面之外,还应注重斜面的拍摄[3]。从正面观察是否出现齿状突骨折等问题,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患者的椎间盘的弹性以及曲度的状况,而斜位则可以观察患者的椎间孔大小,以及进一步判定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情况,对患者的病情有细致的认知,并观察是否出现了任何的不良反应。
1.4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诊断后的椎管表现、韧带情况、横突、棘突表现,椎弓椎体以及椎间等的具体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中的计量数据(±s)和计数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中,用t、X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80例颈椎病患者中总共可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颈型颈椎病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35例。经过DR影响诊断发现,在颈型颈椎病14例中,发现骨质增生2(14.28)例、椎间隙狭窄2(14.28)例,韧带钙化1(7.14)例,曲度异常4(28.57)例,颈椎序列不稳1(7.14)例,突关节退变4(28.57)例,合计14(17.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中骨质增生5(15.62)例,椎间隙狭窄1(3.12)例,韧带钙化3(9.37)例,曲度异常5(15.62)例,颈椎序列不稳4(12.50)例,突关节退变14(43.75)例,合计32(40.0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中骨质增生6(17.14)例,椎间隙狭窄2(5.71)例,韧带钙化4(11.42)例,曲度异常7(20.00)例,颈椎序列不稳5(14.28)例,突关节退变11(31.42)例,合计35(43.75)例。
3 讨论
颈椎病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颈椎部长期的遭受压迫从而出现劳损,严重时引发骨质增生、韧带增厚以及椎间盘脱出,甚至会压迫患者的交感神经,引发各种不适,成为了现在困扰人们的一种主要病症[4]。
通过有关的研究表明,尽早的对患者的病情加以干预治疗,可以大大的增加患者痊愈的概率,因此要合理的利用各种手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的诊断,传统的CT、核磁共振等检查方式虽然可以有效的进行病情的诊断,但由于价格高昂等原因,导致部分的患者难以接受。而DR影像诊断相对来说性价比较高,利于患者接受。通过本次的研究也证明,DR影像可以有效的分析不同颈椎病患者在照射下呈现出的影像学特点,例如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都可以有效的被发掘,对于患者病情的成因也可以更为清楚的察觉,这也与霍红丽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5]。
综上所述,DR影像学可以清晰的了解不同颈椎病患者的特点,为病情的诊治提供切实的依据,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普查手段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捷.DR、CT、MRI三种影像技术早期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8):16-17.
[2]叶国民,张强,丘云峰.放射诊断在颈椎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7):133.
[3]蒋学威.CT和DR对颈椎病的影像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6):240-241.
[4]郎贞彬.颈椎病患者DR诊断的影像学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09):171-173.
[5]霍红丽.CT和DR对颈椎病的影像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9):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