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3期   作者:陈璐
[导读]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接受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陈璐
        天全县中医医院  四川雅安  625500
        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接受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研究时间及对象为2020年1月—2021年4月接诊且行手术治疗的66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纳入33例,提供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纳入33例,提供常规围术期护理),对照分析组间血流速度、D-二聚体(D-D)、DVT发生率、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流速度、D-D水平更佳,且DVT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18.18%),以及满意度评分(93.07±2.78)分高于对照组(88.65±3.56)分,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预见性护理,能够改善血流速度及凝血指标,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下肢骨折;围术期预见性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满意度
        
        下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包括股骨远端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目前主要进行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不过相关报道指出[1],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因长期卧床休息、肢体制动等,容易导致静脉血流滞缓,提升DVT发生风险,影响手术及预后效果,需要进行积极防护。本文就下肢骨折患者接受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于预防DVT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研究时间及对象为2020年1月—2021年4月接诊且行手术治疗的66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纳入33例)、对照组(纳入33例)。对照组:男/女为16例(48.48%)/17例(51.52%),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9.4±14.2)岁;观察组:男/女为15例(45.45%)/18例(54.55%),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9.0±13.9)岁。纳入标准:①双下肢末梢血运良好;②符合手术指征,且能耐受手术;③谨遵医嘱完成检查与治疗;④阅读知情书后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术前疑似、确诊DVT者;③近期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者;④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者;⑤服用甾体类抗炎药物者。基本病例资料(男女比例等)组间无差异,P>0.05,可对照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围术期护理):(1)术前:讲解DVT成因、危害、预防方法;(2)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观察组(提供围术期预见性护理):(1)术前:结合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股四头肌、足趾、小腿三头肌等运动,每日5组,每组15次,且间歇期还需配合机械被动活动,每次5min;(2)术后:①监测病情:加强肢体、体征监测,且观察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周径,针对血压持续下降者,警惕DVT;②体位干预: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且在患侧足跟垫软垫,确保小腿呈30°角悬空,期间间隔2h翻身1次;③功能锻炼:一是进行10次深呼吸,之后进行踝关节内翻外翻、主动背伸跖屈锻炼,每次15min,再进行臀大肌、股二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等;④机械性预防:术后当日使用足底静脉泵、持续被动运动机(CPM),带动关节、患肢运动,同时辅以梯度压力弹力袜以及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
1.3观察指标
        将血流速度(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D-D(采集血液样本后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VT发生率(统计、记录)、满意度评分(患者对护理操作、态度等作出评价,评分越接近总分100分,表示满意程度越高)作为观察指标[2]。
1.4统计学方法
        按照SPSS23.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且以(x±s)表示血流速度、D-D、满意度评分,行t检验,以n/%表示DVT发生率,行x2检验,P<0.05代表有比较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血流速度、D-D、DVT发生率、满意度评分更佳,P<0.05,见表1。
3 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本身存在下肢血管壁机械性损伤,加之术前疼痛刺激、术后长期制动等[3],极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流停滞、缓慢,发生DVT,故需加强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表明,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有较好效果。常规护理因护理内容单一,加之缺乏预见性,所以难以降低DVT形成风险。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护理,实效性较强,同时通过采用术前、术后结合护理模式,能够完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恢复,降低DVT发生率,另外,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具备超前思维[4],能够在分析、总结DVT形成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护理计划,可以改善血凝功能,进一步降低DVT形成风险,取得患者认可,因此,观察组血流速度、D-D、DVT发生率、满意度评分更佳,P<0.05
        综上所述,由于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于预防下肢骨折患者发生DVT有较好效果,且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钱嫣然.预见性护理模式联合FTS理念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9):3287-3289.
[2]刘蓉,王晓梅.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3):163-164.
[3]姜利花.围术期预见性护理降低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探讨[J].双足与保健,2019,28(17):123-124.
[4]帅健萍.围术期预见性护理降低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121-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