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琳
鸡西鸡矿医院 黑龙江鸡西 158100
[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价值及护理措施评价。方法:纳入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对比探究,(时间:2020年01月~2021年4月),护理对比性探究分析,电脑随机排列数组分组,对照组/30(常规护理),实验组/30(临床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数据(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结果:(1)生活质量:组间相较,实验组生活质量数据明显改善,(P<0.05);(2)护理数据对比:组间相较,实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数据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提升患者预后水平,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临床护理;冠心病心绞痛;价值;护理措施
诱发患者出现冠心病疾病与患者自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随着疾病发展,还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心肌缺氧以及心肌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就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治疗护理干预,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本文纳入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对比探究,(时间:2020年01月~2021年4月),探究临床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价值及护理措施评价,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对比探究,(时间:2020年01月~2021年4月),护理对比性探究分析,电脑随机排列数组分组,对照组/30(常规护理),实验组/30(临床护理)。
对照组,1:1性别比例,研究年龄50岁~75岁,平均年龄(62.50±0.35)岁;实验组,1:1性别比例,研究年龄51岁~75岁,平均年龄(63.00±0.54)岁。组间临床资料对比后,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1)分析研究活动自愿参加。(2)完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其他综合疾病。(2)护理配合度差。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基本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
实验组临床护理:(1)创建临床护理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等。成员应当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同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发展,以及自身临床经验,制定临床护理计划。(2)临床护理计划执行:制定患者医护人员1对1,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计划落实状况。(3)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详细介绍本院治疗环境,以及相应注意事项,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普及,提升患者疾病认知程度。(4)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发展,以及体质状况,制定科学运动计划,并监督患者执行。(5)生活护理:及时对患者每日饮水状况、大小便次数以及休息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发现患者存在不健康生活习惯时及时纠正。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对进行电话随访,嘱咐患者加强自我疾病监督水平,以及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和相应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1)护理数据对比(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
(2)生活质量对比(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为连续性变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为定性资料,用(n,%)表示,检验,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若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或P<0.01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数据对比 数据可知,组间相较,实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数据显著改善,(P<0.05),见表1。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因此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冠心病心绞痛是常见临床疾病之一,具有疾病风险高、疾病变化快等临床特点,因此加大了临床护理难度[1]。
数据可知,组间相较,实验组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明显,(P<0.05),临床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法,通过利用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同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发展,对治疗方案进行修改,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降低患者经济压力[2]。根据本研究数据我们发现,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治疗数据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因此表明,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治疗有积极作用[3]。
综上所述,运用临床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住院时间,提升患者预后水平,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虹遐, 肖蓓, 段玉,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 v.27(S2):116-118.
[2]王丹.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v.18(30):172-173.
[3]田艳玲、朱晖、陈颂歌.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云南医药, 2020, v.41(0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