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手术室术中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3期   作者:乔静静
[导读] 目的 研究手术室中护理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乔静静
        236300  阜南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研究手术室中护理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该院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该次研究患者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90例手术治疗患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术中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事件以及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治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2.22%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术中护理中,采用预防性术中护理的方法,能够减少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机率,改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对患者术后恢复较为有利。
        【关键词】手术室;术中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手术之后,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该并发症不但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还有可能带来其它严重的后果。所以,为了避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应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以干预。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术中护理策略,分析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针对性提供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基于此,该文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90例,研究了手术室术中护理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90例手术治疗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法”作为分组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20~78 岁,中位年龄为(49.21±1.31)岁。 对照组中男性30 例、女性 15例;年龄范围在21~78岁,中位年龄为(49.58±1.55)岁。2 组手术治疗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等内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能够实施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术前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根据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配合麻醉师及手术医生完成各项手术环节;观察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术前护理:做好手术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将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进行了解掌握,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增强患者身心舒适度。同时为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和安全性,减轻患者对手术的过度紧张情绪,从而增强患者对护理治疗的依从性;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将手术室环境及医生权威性介绍给患者,在实施麻醉过程中,巡回护士要给予患者鼓励安慰,减轻患者过度紧张情绪及应急反应,并要确保手术室内温度及患者体温。行穿刺时要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壁损伤。 并要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穿刺,避免下肢穿刺引发静脉血栓形成,若无法避免下肢穿刺,尽量选取隐静脉小分支进行穿刺;并要掌控输血量,避免患者失血过多或输血过量导致血液粘度增高,从而出现血液高凝状态,最终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症及手术类型适当进行患肢抬举及按摩。在手术开始时要及时为患者安置间歇式充气压力装置,确保手术过程中充气装置能够规律顺序的间断充气和放气,通过间歇式充气压力泵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及纤溶活性,从而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要做好患者私密保护,做好手术各环节的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手术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且分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治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事件以及凝血指标。
1.4 统计方法
        对上述“观察指标”内容采取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用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手术治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指因各种原因(麻醉、术中保暖不当、术中输血不及时或过量、长时间卧床等)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液异常凝结,从而引发静脉回流出现障碍的一种临床症状,且有数据显示,大约有 1/2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在术中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手术患者分别实施预防性护理、一般护理,以探究手术室术中护理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发现,一般护理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具有广泛性,不能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因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率较高,护理效果欠佳。而相比于一般护理,预防性护理更具有前瞻性,可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可及时结合评估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例如给予患者及时输血治疗、对患肢实施按摩等,同时注重对患者实施手术边缘时刻管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
        该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手术治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2.22% 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手术治疗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44% 低于对照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手术治疗患者 D-D(260.31±1.22)ng/L、Fbg(2.22±0.21)g/L、FDP(2.41±0.25)mg/L、PT(30.21±1.21)s,均低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更优,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机体下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手术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其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冯永秋,张艳平.妊娠及产褥期妇女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2020,44(02):33-34.
[2]林华芬.预防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1):105+107.
[3]邹月,赵鑫.老年创伤骨折患者受伤情况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21(06):549-5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