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春
重庆市巫山县高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04700
【摘要】目的:分析妇炎舒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为参考目标,利用奇偶法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妇炎舒胶囊联合抗生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期间,使用妇炎舒胶囊联合抗生素药物,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且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妇炎舒胶囊;抗生素;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临床上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属于妇科中常见疾病之一,其具有较高发病率,主要指女性内生殖器、附件结缔组织、盆腔腹膜所致的慢性炎症,其中部分患者由于过往急性盆腔炎没有彻底治愈,以及身体素质较差,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进而形成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周期较长,且难以治愈,同时患者也伴有多种症状,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异常、腰腹部疼痛等,一旦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会影响生育能力。而现阶段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使用抗生素药物,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导致生活质量不断降低,延长预后恢复时间[1]。因此,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为研究目标,进一步分析妇炎舒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该疾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本院妇科收治的72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为参考对象,采用奇偶方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6例,年龄范围在34--64岁,年龄均数为(49.00±1.06)岁,对照组36例,年龄范围在37--68岁,年龄均数为(52.50±2.13)岁,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显示,差异无任何意义(P>0.05)。
1.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慢性盆腔炎性后遗症诊断标准,且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家属也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妊娠期女性患者,排除盆腔出血、卵巢囊肿破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患者,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抗生素药物治疗,护理人员需遵照医嘱给予患者使用头孢噻肟钠(生产厂家:深圳华润九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364)药物,采用静脉注射,2g/次,2次/天,随后静脉滴注250ml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连续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给予研究组患者实施妇炎舒胶囊联合抗生素药物治疗,同时抗生素药物治疗方法同上,护理人员选用妇炎舒胶囊(生产厂家:陕西东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25727)药物,指导患者口服,5粒/天,3次/天,连续口服10天为一个疗程。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 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3.讨论
院内妇科中慢性盆腔炎性后遗症属于一种常见疾病,该疾病诱发原因均由逆行感染导致,通过研究得知,当患者子宫内膜受到致病细菌感染后,随后进入到子宫肌层等组织,导致感染后并扩散到其他盆腔组织,从而形成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疾病,由于女性生殖器官部位在腹部的最低位置,导致炎症吸收比较慢,很容易诱发患者产生慢性炎症,从而延长患者病程时间,导致患者治疗难度升级,同时慢性盆腔炎性后遗症也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临床上慢性盆腔炎性后遗症疾病多发在抵抗力较差女性患者中,而中医上认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发病主要由多种因素导致,其中包括湿、痰、寒、热等,而治疗过程中也围绕这四种进行合理调节。妇炎舒胶囊属于多种药材组成,其中蒲公英、金银花、大青叶等三种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功效。虎杖、丹参、赤芍、大血滕、忍冬、延胡索等六种药材,具有活血化瘀功效。赤芍、蒲公英等两种药材,具有软坚散结功效。青叶、赤芍、大黄等三种药材,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甘草具有益气功效。延胡索具有理气功效。川栋子具有行气功效,上述药材联合应用,能够有效达到抗炎功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3]。
综上所述,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期间,使用妇炎舒胶囊联合抗生素药物,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且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霞.妇炎舒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8,8(32):105-106.
[2]冯晓玲,蒋莎,陈静,等.妇炎舒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盆腔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2):2637-2643.
[3]易迎春,江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与妇炎舒胶囊对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8,15(3):53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