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留针术”治疗危重症患者合并腹腔高压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7期   作者:刘晓东
[导读] 对危重症合并腹腔高压患者“动留针术”
        刘晓东
        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  466001
        摘要 目的 对危重症合并腹腔高压患者“动留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2例危重症合并腹腔高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WSACS2013版指南中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动留针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VP、腹腔灌注压和APACHE Ⅱ评分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IVP和腹腔灌注压都比治疗前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APACHE Ⅱ评分比治疗前有所增加,观察组增加幅度更大。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动留针术”能够明显帮助缓解患者的腹腔高压,在危重症合并腹腔高压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采用“动留针术”帮助患者降低腹腔高压。
        关键词 腹腔高压 危重症 动留针术 针刺治疗

        腹腔高压(IAH)是指腹部封闭状态下,由腹腔内脏器产生的静水压力升高的状态[1],腹腔压力(IAP)会发生变化,主要受呼吸和腹腔壁阻力的影响,长期处于腹腔高压状态下,会发展成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以及其他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更为严重的是直接造成死亡[2]。有相关研究报道,在危重症患者中合并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发生率达到32.1%和4.2%,死亡率达到30%~80%[3]。本文是对本院危重症合并腹腔高压患者“动留针术”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2例危重症合并腹腔高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58.5±8.4)岁,腹腔高压分级分别为Ⅰ级14例,Ⅱ级15例,Ⅲ级7例,Ⅳ级5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3~66岁,平均(56.4±7.9)岁,腹腔高压分级分别为Ⅰ级13例,Ⅱ级17例,Ⅲ级6例,Ⅳ级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18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腹腔灌注压、膀胱内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在15分以上,且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电针或针灸禁忌患者或已进行过针灸治疗的患者;腹腔或腹膜后占位性肿块直径>10cm患者;已进行过外科手术干预的患者;患者存在压力测量禁忌症;癫痫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WSACS2013版指南中的治疗方法[4],床头坡度要在30°以下,对患者使用镇痛剂和短时间的肌肉阻滞剂,进行鼻胃管和直肠减压,胃/结肠使用促动力药物,腹腔穿刺置引流管,必要的需进行手术治疗,持续治疗5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实施“动留针术”治疗,选用0.30 mm×40 mm针,选取穴位阴陵泉、大钟、京骨、气街和足三里,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时以TDP灯照射腹部,整个治疗过程中采用震颤的导引法配合针刺治疗,每次留针30min,每天2次,连续治疗5d。
1.4 疗效判定
        腹腔压用膀胱压(IVP)来表示(腹腔高压为:腹腔压≥10 mmHg);
        腹腔灌注压=平均动脉压-膀胱内压;
        无效:治疗后膀胱压>20 mmHg或膀胱压下降幅度<30%;
        有效:治疗后膀胱压下降幅度≥30%;
        显效:治疗后膀胱压下降至正常范围内。
1.5 数据处理
        所有观察数据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正态分布行F检验,非正态分布行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IVP和腹腔灌注压都比治疗前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APACHE Ⅱ评分比治疗前有所增加,观察组增加幅度更大。对照组和观察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


3 讨论
        腹腔高压常见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和急性肠梗阻等重症腹腔内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压力急剧上升,其发病率并不高,但是致死率却非常高。目前,对于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治疗并无特效疗法。本研究中“动留针术”选用的穴位具有促进肠胃蠕动,通调脾胃,调膀胱,和营血,通便泻浊,调理脾、胃、肾、膀胱等脏腑之气机的作用[5]。本研究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可知,观察组加以“动留针术”治疗后IVP和腹腔灌注压都比治疗前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APACHE Ⅱ评分比治疗前有所增加,观察组增加幅度更大。“动留针术”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腹腔高压,在危重症合并腹腔高压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利用“动留针术”。
参考文献:
[1] Arabadzhiev GM, Tzaneva VG, Peeva KG. Intra- abdominal hypertension in the ICU- A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y[J].Clujul Med,2015,88(2):188-195.
[2] 张连阳.“创伤后腹腔高压症/腹腔间隙综合征诊治规范”解读[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 (11):965-968.
[3] 刘冬,张宏光,张连阳.腹腔高压症腹腔高压症/腹腔间隙综合征研究进展[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5,4(3):191-192.
[4] 江方正,孙加奎,叶向红,等.腹腔压力测量方法及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4): 39-42.
[5] 李延萍.王毅刚针灸临床穴法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