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7期   作者:梁富
[导读]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急腹症,病情进展较快
        梁富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急腹症,病情进展较快,病情危重,对临床治疗时机要求较高,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主要对策。现研究特针对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方式进行分析,为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循证依据,开展如下阐述。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消化系统常见危急重症,诱发因素较多,主要指发生于十二指肠、胃部、屈氏韧带以上食管出血病灶,以呕血、黑便为主要表现,随着出血症状加重,易诱发血容量降低、贫血、失血性休克等情况,具有较高死亡率,开展有效治疗探究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上消化道出血常合并发生,初始病理表现隐匿性较强,极易被临床所忽视,针对疾病诊疗对策,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主,及时发现致病因素,开展有效治疗对策,以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1]。现研究笔者,为推动医疗技术持续化发展,针对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方案进行分析,旨在为疾病诊疗措施的实施提供参照,明确临床治疗对策,开展如下阐述。
1、上消化道出血病理因素
        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因素较多与饮食因素、器质性病变(例如弥漫性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具有高度关联性,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饮食多元化改变,生活作息不规律,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因饮食因素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增多,与胃酸过多分泌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具有高度关联,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2]。上消化道出血起病突然,进展较快,临床症状呈现较大个体差异性,主要考虑与上消化道出血速度、失血量及出血部位相关,典型症状以呕血、黑便为主,随着失血量增多,可伴有全身性高热、血象变化、循环衰竭等情况发生。
2、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
        现代西医针对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以临床症状评估、内镜检查为主,待患者入院后明询问病情,了解患者临床症状,早期开展内镜检查,有效评估患者出血原因、出血症状、出血量等,开展早期治疗对策;针对血容量丢失过多,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需及时补充血容量,待其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行内镜检查,确保患者就诊安全性。
        针对高度疑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首要检验手段需明确病灶情况,探寻出血病因,针对平滑肌瘤、十二指肠、小肠血管畸形等病变诱发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采用经动脉造影,以提高临床检验精准性及敏感性,有效降低漏诊及误诊情况发生;同时可经由动脉造影检测联合使用血管收缩剂,快速进行出血病灶止血。除内镜检查及动脉造影检查外,X线钡剂造影于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应用中同样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主要适用于病情稳定或止血成功患者[3]。


3、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3.1常规治疗:待患者确诊后,加强对患者失血量评估,了解患者病情进展情况,为避免大量呕血导致的窒息,需确保呼吸道通畅,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可联合使用人工吸氧,有效避免通换气障碍情况发生;加强抢救措施,观察患者失血量、血压、尿量、呼吸、脉搏等指标,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2条以上静脉通道为主,以便及时进行输液及输血,加强中心静脉压相关指标监测,为后续治疗提供保障。
3.2药物治疗:随着药学研发的深入,可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药物不断增多,用药目的主要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为主,依据患者出血原因,联合使用止血药物,以避免大量失血,稳定病情,依据患者出血原因,针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及时补充血容量,以抑制胃酸为主要治疗对策,有效稳定内环境,可使用抑制剂,改善胃内PH数值,避免胃酸持续性刺激,以加速溃疡面修复,快速结痂,提高止血有效性[4];针对继发性纤溶患者,可采用止血芳酸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针对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通过血浆输注、冷沉淀等方式进行针对性治疗;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可采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生长抑素等药物,同时结合患者机体合并症,可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3.3内镜治疗:随着内镜技术优化,经由内镜辅助治疗手段、为上消化道出血常用治疗方案,经由胃镜下进行电凝止血、喷洒止血,针对急性溃疡诱发出血患者,可采用促血管收缩剂局部注射;针对溃疡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可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混合生理盐水行局部注射,可有效提高止血有效性[5];针对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可通过胃镜下注射硬化剂,以促使出血病灶凝固性坏死,发挥止血效果。
3.4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介入疗法为上消化道出血常用微创手段,可于小创口下进行操作,有效止血,挽救患者生命安全,为上消化道出血首选治疗手段;针对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无效患者,或失血量较大,需及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以分段联合术为常用术式,可通过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探查出血点,进行外科止血,因手术创伤较大,需患者满足手术指征再行手术治疗。
4、小结及展望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较为危重,疾病进展较快,对临床治疗时机要求较高,为避免疾病死亡率。针对疑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开展早期鉴别诊断,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开展内镜检查,联合影像学手段,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待确诊后给予患者早期治疗对策,快速探查出血病灶,选取合适治疗手段,有效避免大量失血,依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合理选取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优化有限的医疗资源,提高诊疗质量。相信随着医疗技术不断优化,临床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病理诊断的深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案优化,可获得最佳预后疗效,提高疾病诊疗技术。
参考文献:
[1] 王立军.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1,28(1):125-127.
[2] 冉茂飞. 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J]. 家有孕宝,2020,2(15):187.
[3] 周林,周元春. 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J]. 饮食保健,2019,6(2):19-20.
[4] 梁丹红,何嘉敏,黄换桂. 血清ALB、LN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21,18(5):45-48.
[5] 郑相媛. 急诊胃镜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8,8(33):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