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学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7期   作者:廖婷
[导读] 探讨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
        廖婷
        阆中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阆中市637400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病理学诊断中的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130例术后确诊GIST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测定瘤体内各项标记物情况。结果:CD34、CD117以及DOG-1在组织中阳性表达更高,SMA以及Demsin和S-100在瘤体中表达变低。极度低危58例、低危18例、中危24例、高危30例。结论:在瘤体内表达中,CD34、CD117以及DOG-1阳性率更高,CD117以及DOG-1可作为辅助诊断GIST的指标,且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测定更有利于GIST的诊断。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病理学;联合测定

前言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1]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多发生于胃肠道肌间神经丛局部间质细胞。目前在相关研究分析中认为,GCST发病率不断提升,因此强化对GIST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多数研究认为CD34以及CD117的测定结果,可作为GIST的诊断指标,但是仅仅应用这两种指标作为诊断结果,无法和平滑肌瘤以及神经鞘瘤相互鉴别。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检测的表达结果,从而记录多种免疫标记物表达水平及GIST病理特征。

1 研究资料、方法
1.1 基本数据
        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纳入130例术后确诊GIST患者。
        130例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68例,年龄区间41—82岁,平均(61.98±0.02)岁。
        纳入标准:①入院反应包含:腹部包块、贫血以及消化道出血。②术前经临床检查确诊;②患者病历资料完整,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前行放射化学治疗;②肝肾功能障碍。

1.2 方法
        应用肉眼记录肿瘤的大概形状以及所在位置。应用10.00%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处理后将其切割成4m厚度的组织切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以及免疫组化染色SP法处理[2]。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数据均行SPSS21.0软件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形式表达,执行卡方检验。P<0.05证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分析
        13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变位置主要在胃部,而后为小肠、大肠以及直肠,在食管以及肠系膜位置相对较少。其中极低危胃肠道间质瘤存在膨胀性生长特征,边界明显,切面区域颜色灰白,无出血状态;中危以及高危胃肠道间质瘤切面,有出血/囊性变化;高危胃肠道间质瘤边界不清楚,浸润特征,切面区域出血/囊性变化。

2.2 组织学特征
        胃肠道间质瘤细胞形态以及排列形式,具有多样性,细胞的特征为梭形/上皮细胞,极少混合型。梭形细胞样本细胞相对相符,具有长型/短梭形特征,存在核仁/核周空泡,细胞间质嗜酸,癌细胞排列具有栅栏形状;上皮细胞样本为圆形,胞浆透明,细胞清楚,癌细胞存在巢状。

2.3 免疫组化结果
        对130例患者病理样本,予以CD34、CD117、DOG-1、SMA、Desmin以及S-100免疫组化标记,阳性表达率具体见表1。CD34、CD117以及DOG-1在组织中阳性表达更高,SMA以及Demsin和S-100在瘤体中表达变低。130例患者中,极度低危58例(44.62%)、低危18例(13.85%)、中危24例(18.46%)、高危30例(23.08%)。同时CD34表达和肿瘤的大小、所在位置、危险程度分级有关联,P<0.05;和性别、是否出现转移、核分裂情况以及复发情况无相关性,P>0.05。
     2.4 随访结果
        在随访中的结果证实:失联30例,随访时间最短90日,最长2年,在随访中,24例复发,12例死亡。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位置,多发于胃部,而后为小肠以及大肠,在食管、肠系膜以及网膜位置偶可发生,但是因缺少显著的特异性特征,因此患者会发生腹部包块、贫血以及消化道出血反应,临床反应和肿瘤所在的位置、大小和生长方式具有显著关联性[3]。因GIST特殊的发生位置和生长方式,在镜下活检中,无法获取到肿瘤细胞,且基础形态学检查中无法确定肿瘤的类型,以往临床医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将胃肠道间质瘤误认为平滑肌源性肿瘤,所以多应用免疫组化的形式确定肿瘤类型。
        本文结果分析,130例患者中,极度低危58例(44.62%)、低危18例(13.85%)、中危24例(18.46%)、高危30例(23.08%)。当前临床中多进行CD117、CD34以及DOG-1的免疫测定,其中CD34是是跨膜糖蛋白,也是临床中用作GIST免疫测定的主要标志物,多表达在80.00%左右的GIST中,在血管内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中,也存在CD34的表达。
        综合以上结论,因GIST的病理诊断缺少特异性标记物,因此采用多种免疫标记物联合测定,通过相互弥补可提升对GIST的诊断准确率,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潘棋,郁皓,尤建良.康莱特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骨髓抑制、免疫功能及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7):1992-1995.
[2] 王凤华,杨江辉,沙立娜,等.乳酸脱氢酶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9):1335-1338.
[3] 卢得盛,薛文成,任微,等.血清癌胚抗原、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细胞角蛋白19片断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3):388-3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