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咳嗽30例的治疗心得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7期   作者:张福林
[导读] 提高变应性咳嗽(ac)的诊治效果
        张福林
        孝感市妇幼保健院      432100
【摘 要】目的:提高变应性咳嗽(ac)的诊治效果。方法:对60例未能及时诊治的ac病例,采用经验性诊断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经验性治疗。结果:对于60例未能及时诊治的ac病例,采用常规治疗有效率为60%。采用经验性阿奇霉素、氯雷他啶和糖皮质激素联合诊治,有效率为93.3%。结论:阿奇霉素、氯雷他啶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ac疗效提高。

        【关键词】变应性咳嗽;治疗心得

        【中图分类号】r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48-01

        变应性咳嗽(ac)的概念:临床上某些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一些特应症的因素,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不能诊断为哮喘、变应性鼻炎或eb,将此类咳嗽定义为ac。其与变应性咽喉炎、eb、感冒后咳嗽的关系及异同有待进一步明确。笔者采用经验性治疗方法,治疗30例ac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病例均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规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或无效的患者。所有病例均以刺激性干咳为主,多为阵发性,白天或夜间咳嗽,油烟、灰尘、冷空气、讲话等容易诱发咳嗽,常伴有咽喉发痒。通气功能正常,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不高,病程均大于一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病例 男16例,女14例;年龄5~78岁。对照组病例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7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遵循《2006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1)慢性咳嗽。(2)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检测阴性。(3)具有下列指征之一:①过敏物质接触史;②spt阳性;③血清总免疫球蛋白增高;④咳嗽敏感性增高。(4)排除cva、eb、pnds等慢性咳嗽。(5)抗组胺药物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遵循《2006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ac部分常规治疗:抗组胺药氯雷他啶,一日1次,每次10毫克。糖皮质激素:二丙酸倍氯米松(每日250~500 mg)或等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口服,每天2次。

或加头孢克洛片:0.25g,每天2次。疗程均为5~7天左右。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奇霉素静滴,每天0.25~0.5 g,每天1次。疗程5~7左右。

        1.4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刺激性干咳、咳痰症状消失;显效:刺激性干咳、咳痰症状次数明显减少或明显减轻;无效:刺激性干咳咳嗽、咳痰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2 结果

        对照组 :治愈11例;显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治疗组:治愈21例;显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 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ac早期多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后期可合并细菌感染,以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广州呼吸研究所钟南山院士研究显示,慢性咳嗽发病率依次为: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变应性咳嗽ac[1]。由于以上特点,基层医疗单位条件不齐备,及时诊断比较困难,可以遵循《2006咳嗽与诊断的治疗指南》经验性诊治。氯雷他定 属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本品为h1受体阻断剂,竞争性地抑制组胺h1受体,抑制组胺所引起的过敏症状。对外周h1受体有高度的选择性,无明显的抗胆碱和中枢抑制作用,对中枢h1受体的亲和力弱,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白三烯和组胺。起效快,作用持久,抗变态反应作用较好。可有效对抗气道黏膜分泌的白三烯和组胺引起的咳嗽。糖皮质激素以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等激素制剂最为安全有效且全身副作用少,不能做吸入的患者行口服泼尼松治疗。具有抗炎及抗过敏等多种作用。故而达到抗炎止咳目的。

        抗生素的治疗视情况而论,该病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主,对抵抗力较差的儿童或有慢阻塞肺病史、糖尿病、肝病等及老年患者,则有其使用的指征。笔者将常规抗生素的治疗改为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近年研究发现红霉素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不仅仅是抗生素。红霉素类药物的非抗菌作用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其可抑制气道上皮分泌黏蛋白及通过阻断ci-通道抑制水分的分泌,使气道黏膜的分泌减少。红霉素类药物还能抑制气到上皮分泌的il-8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白三烯(lt)-b4,减少中性粒细胞在气道黏膜的聚集。另外,红霉素类药物还能抑制末梢血淋巴细胞的增值和活化,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成熟分化[2]。在ac病例的治疗中,该药具有双重作用,可明显改善ac病例的临床症状。以上治疗经验值得基层医护人员借鉴。

参考文献:

[1] 钟南山等.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呼吸杂志,2006 , 32 ( 6 ) : 15-16.

[2] 张珍祥等.呼吸疾病诊疗指南.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