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7期   作者:洑蓉蓉
[导读]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具有着诸多的积极效果,
        洑蓉蓉
        (常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输液室,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具有着诸多的积极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对幼儿患者,更易出现穿刺失败、皮肤损伤以及液体外渗等问题,由此不仅会影响护理质量,同时也容易诱发护患纠纷。本文针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和临床护理进行了详细探究,希望对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静脉置留管;穿刺技巧;临床护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治疗过程中也更加关注舒适度。在疾病治疗领域,静脉输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治疗方式,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有效的方式,在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输液治疗且机体周围静脉不易穿刺患者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在长期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滴注过程中的不适程度,进而更好地保证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患者反复穿刺的风险,再加之其质地光滑的特性,从而还能有效降低对机体组织的刺激,促使患者短期抗凝效果显著提升[1]。
1 静脉留置针引发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静脉留置针属于一类头皮针的更新换代产品,其套管也均是由较为先进的生物材料制作而成,具有着柔韧性高、对机体血管刺激小等优点,可结合临床需要给予必要的治疗辅助,能够有效的减少输液外渗、穿刺疼痛以及感染事件的发生。
        但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渐趋普遍化,由此所引发的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如静脉炎)发生率也越来越高[2]。新生儿,作为临床救治中一类特殊群体,在静脉留置针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更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护理人员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导致新生儿血管损伤,进而诱发药液滞留,出现静脉栓塞或静脉炎;第二,穿刺操作前未进行探戈的消除处理或未严格遵循无菌化操作理念,导致病菌感染,诱发静脉炎。第三,反复穿刺操作对新生儿血管造成较大刺激;第四,高渗性药物的应用,造成新生儿静脉细胞脱水变形,进而诱发血管损伤发生静脉炎。静脉炎是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治疗过程中比较高发的一类严重并发症,除此之外还有药物外渗、针头脱出、黏贴伤等,均对患儿的治疗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为更好的规避这些问题的发生,从而更好的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引入预见性也就成为了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的一项必然选择。
2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分析
        对于3岁以下的患儿,一般选择在额正中进行静脉输液,对于大于3岁的患儿可选择手背或足背静脉等,在穿刺血管选择上坚持避开关节的原则,选择2横指、肘下2横指的贵要静脉或头静脉进行穿刺。在穿刺时保持室内安静且光线充足,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针对小儿患者的特殊性,在选择留置针的时候选择表面光滑,柔韧性比较好的,做好心理疏导,可以在穿刺前询问患儿想不想看看动画片,想不想听儿歌,在患者家属的帮助下播放活泼音乐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护理人员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并固定穿刺点两端的皮肤。右手持针翼,保持针尖斜面向上,呈15° ~ 30角从血管上方缓慢进针。对血管不明显的患儿应采用指摸穿刺法,以拇指指腹顺静脉血管的凹陷方向探摸穿刺。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并用右手拇指推外套管,继续进针2 mm左右,右手食指退出针芯少许,同时拇指将外套管送人血管内,再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3]。动作应缓慢轻柔,缓慢推注生理盐水,仔细观察静滴通畅、穿刺部位不隆起,预示穿刺成功。固定透明敷贴之后,在透明敷贴上注明日期、时间。再用3M胶布加固,然后用胶布固定好头皮针针柄。取下注射器,将与所准备的输液器相连接,调节输液速度。在四肢进行穿刺后采用自制固定板固定。


3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措施
        3.1 固定护理
        执行操作人员均为经过专门技能培训的主管护师;在穿刺血管选择上坚持避开关节的原则,选择2横指、肘下2横指的贵要静脉或头静脉进行穿刺[2]。具体操作流程为:(1)将固定头皮针胶布揭开,随后将针头退出并将其斜面置于肝素帽内,为避免空气进入需将头皮针反折,并进行注射器连接将2.5ml的肝素溶液匀速推入。(2)在延长管根部利用止血器进行夹紧;(3)再次将0.5ml的肝素推入,随即进行正压封管,无菌透明膜覆盖穿刺点,其中透明膜的三分之一放置在左侧,三分之二放置到右侧[4]。将左侧透明膜三分之一界线的重点对准穿刺点,随后先向左压紧再向右压紧,以此实现对导管针与皮肤的粘连。在处理右侧透明膜时,将留置针延长管如上述一样呈“U”型向上弯曲,并在延长管连接套管座的根部设置止血器,将延长管后5公分及三通的1公分使用无菌透明膜一同粘连;随后再用1条输液贴固定肝素帽,用2条输液贴(1条含棉芯1条不含棉芯)固定头针。
        3.2 敷贴护理
        在进行留置针敷贴时,因新生儿皮肤的特殊性很容易出现黏胶过敏问题,而且也很容易出现留置针敷贴方法不正确或敷贴时间过长或动作力度较大等问题。对此,我科室对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敷贴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为:(1)首先在敷贴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一些低敏性和较好透气性的敷贴材料,以此来有效的降低患儿的皮肤过敏问题。(2)强化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保证在执行敷贴操作时能够的无菌化,并能够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即:将其自然下垂,敷于穿刺点的中间位置,并由中间缓缓的向四周轻轻按压固定。(3)加强巡视监查,一旦出现敷贴污染的情况需及时的进行更换。在进行敷贴更换时,为避免造成患儿皮肤的揭伤,预前进行湿润,随后一边按压一边揭膜,所有护理操作都要保证做到动作轻柔和谨慎。
        3.3  拔针护理
        一般在输液的最后阶段,患儿总会出现手无足措和哭闹的问题,由此也会对护理人员的拔针工作造成较大的困难,情况严重还会出现拔针、头皮针头的脱出问题,甚至出现新生儿被枕头扎伤等。对此,我科室所采取的预见性处理措施为:对哭闹严重的患儿,使用婴儿手套将其进行包裹,对其行为进行约束,避免由于患儿的“乱动”而诱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使用微量注射泵输液的患儿,使用胶布将头皮针的针柄和静脉留置针固定好,以避免出现患儿被扎伤的问题。对于个别患儿在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之后仍存在哭闹严重和难以安静表现的,可给予少量的镇定剂。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输液需求也与日提升,因此传统的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也就逐渐暴露出了诸多的缺陷与不足,留置失败及留置穿刺风险大幅度增加,由此也对患者带来了莫大痛苦。因此,为更好地改善这一不足,强化留置针固定效果,提升患者舒适度,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也急需进行相应的优化与改良。在本次研究中,我院特针对传统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改良后的固定方法与常规固定方法相比,无论是在固定效果还是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这一点从上表1和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改良式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不仅能够更好地保证固定效果,提升正常可执行率,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控制和降低诸如静脉炎、管路脱出及皮下红肿、皮疹等并发症的发生,效果尤为显著,这一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邢亚娟.持续质量改进对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10):1387-1388.
[2] 于海玲.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20(14):351.
[3] 王秋景,陈占玲.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及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06):176-177.
[4] 刘丽.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技巧及护理分析[J].健康之路,2017,16(10):156-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