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7期   作者:邓赛梅
[导读] 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康复的影响。
        邓赛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O医院急诊医学科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心肺复苏的3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和急诊护理组,每组19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急诊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PaO2、pCO2与情绪、神经功能恢复的负相关。结果:急诊护理组氧分压高于普通护理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普通护理组(P<0.05);物质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呼吸功能评分、呼吸功能评分均高于普通护理组(P<0.05),急诊护理组社会功能评分、身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血氧分压,减轻抑郁和焦虑,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肺复苏;康复效果;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心肺复苏的3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普通组与急诊护理组,每组190例。普通组男性100例,女性90例,平均(59.64±5.17)岁。急诊护理组男性102例,女性88例,平均(59.87±5.06)岁。所有病患均对此次研究知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知悉后批准开展。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心肺复苏后生命体征监控、病房环境护理、服药指导等。急诊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干预。
        ①加强心肺复苏抢救工作的护理:在心肺复苏的同时,重点观察和评价病人的意识状态。如果患者还没有完全失去意识,就需要不断地拍打面部给予一定的刺激,使其意识始终处于相对清醒的状态。此外,他们还需要通过语言不断地为患者加油鼓劲,让患者感受到周围人的关心和鼓励,从而增强患者的意志力。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安排一名家属陪同他们进行急救,并引导他们配合护士对病人进行鼓励和加油,激发他们的求生毅力。②气道护理:予以患者气管插管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肺部感染;固定插管,避免插管咬扁,保证管道安全通畅;增加巡视频次和效果,防止气管导管脱出,及时处理呼吸机报警状况;做好气道湿化处理,若使用低压气囊者,合理控制放气频率,避免误吸、胃容物反流及气道压力行损伤;予以患者吸痰操作前,保证吸入2min纯氧,完成后进行吸痰,期间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氧饱和度的变化,避免发生脑部继发损害。③脑部护理: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出现的血液再灌注现象对患者脑部有一定的创伤。为此,护士可以用冷毛巾擦拭面部和颈部,有助于抑制大脑的氧代谢,从而减少血液灌注量,有效减少再灌注损伤。④应急环境护理:加强救护车的环境管理,确保车内干净整洁,无异味,减少或避免救护车环境对病人病情的刺激。另外,如果在紧急情况下体温较高,可将患者抬上救护车,用酒精等液体擦拭降温,避免高温对心肺的刺激。⑤饮食指导及运动指导,待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基本脱离危险后,给与其合理的饮食指导及运动指导,促进其康复。在饮食方面,指导患者应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类食物,并减少豆类制品的摄入,避免引起便秘,在排便时嘱患者避免过度用力增加腹内压,同时需避免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


        1.3观察指标
        血气指标:护理前后采集动脉血,标注患者体温和吸氧流量,自动血气分析仪(德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221)测定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康复效果: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身心状况平稳、未出现并发症;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好转,身心状况有一定波动、未出现并发症;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急诊护理组物质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
        2.2两组护理后的PaO2、PCO2比较
        护理后,急诊护理组PaO2、PCO2分别为(95.28±6.17)mmHg、(31.57±4.17)mmHg,普通组PaO2、PCO2分别为(86.79±5.17)mmHg、(40.69±4.31)mmHg。急诊护理组PaO2显著高于普通组(t=14.538,P=0.001),PCO2显著低于普通组(t=20.962,P=0.001)。
        3讨论
        心肺复苏作为临床抢救的常用方法,主要适用于心脏停跳患者的抢救中,通过帮助其恢复机体自然内循环,避免患者死亡。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心肺复苏在危重病患的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可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在实施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对其康复有较大的影响,故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进一步促进其术后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中收治的因各种原因导致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在对其开展急救的同时,配合适当的急诊护理,可在促进病症改善、控制不良反应、调节患者心态等方面获得积极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要威威,马霄锦,陈培培.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2):255-256.
        [2]黄丽,王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9):1205-1207.
        [3]刘敦玉,蒋静,刘艳.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7):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